颁奖词
她,为翻译专业建设呕心沥血,曾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翻译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位,全程参与翻译本科专业从校级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再到省首批新兴特色专业的所有专业建设工作;她潜心教学,育人不倦,教学业绩连续8年考核A等,连续2届获得校“教学特聘”岗位,连续2年获得校“优秀论文指导教师,担任过2个班级的班主任,2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她就是翻译系陈芳蓉老师。
传承接力教育情,不忘初心向前进
从进入浙江师范大学进行本科学习开始,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是陈芳蓉老师贮藏在外院酒坛里不断发酵的梦想,岁月弥久,日渐浓香。回顾大学的学习阶段,陈芳蓉老师这样说道:“我很有幸在大学时代遇到很多好老师,比如吴本虎老师、胡雪英老师、鲍秀文老师、郑志恋老师、陈科芳老师等等。他们都对我的学习、教学,甚至人生道路有很重要的影响。记得吴老师当时教我们学习策略与方法,从参考文献的写法,到图书馆目录的分类,都为我们一一讲解,奠定了我学习方面的很多习惯。我现在上课跟自己的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某些书,还是可以说出在哪个图书分类号下面。学生们有时会很吃惊,这些实际上都是吴老师当年帮助我养成的好习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坚实了陈芳蓉老师自己成为教师的信念。对于她而言,教师是一个可以在情感上收获满满的职业,师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分享喜悦的美好令人感动;教师又是一个可以让人永远保持一个年轻心态的职业,跟朝气蓬勃的新青年在一起,时常漫步校园或去图书馆坐坐,这种感觉很青春,很充实。
从一名师大学生追逐教师梦,到留校任教初掌教鞭,再到今天获得“弘道奖教金”,收获学生、同事和学校的肯定,为师弘道、教书育人一直是陈芳蓉老师从未改变的初心。她坚守三尺讲台,执着耕耘育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将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健康成长。这是一个为人师表、桃李芬芳的最初梦想,这是一颗尊师重道、传承接力的感恩之心,这也是一份仁爱天下、内心充盈的职业价值感。
脚踏实地勤勉干,责任担当为专业
从2007年到2016年十年间,陈芳蓉老师主要从事本科教学工作,其间承担了基础英语、高级视听、英语语音、基础英汉互译、时文阅读与翻译、旅游翻译等10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2009年至2016年间,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翻译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位,为本科翻译专业发展贡献了力所能及的力量。在担任系部工作的同时,也努力在教研、科研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十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1篇,主持浙江省教育厅、校级教改等教学改革课题8项,其中3项结题优秀。主持浙江省社科联年度课题、普及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8项,出版教材2部,译著1部。
当被问及是否觉得劳累时,她这样回答道:“累是肯定的,但踏实工作让我感觉脚踏实地,内心也觉得有一种责任感。”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时,陈老师说一般尽量在白天处理完系里的一些工作,回家陪伴女儿看书学习后再开始备课或看书,所以每天都会睡得比较晚,有时也会早上5点钟起来工作;她会利用假期时间集中完成论文、课题或译著的工作;平时得空就喜欢跑图书馆,看书或听外文电台,找到合适的资料,就马上收藏下来作为课堂内容备用。
传承接力教育情,不忘初心向前进
陈芳蓉老师曾不止一次地吐露:“我最喜欢的就是和学生在一起,感觉最放松。”她曾骄傲地谈及许多翻译专业毕业生,对他们的姓名、单位、成果如数家珍。她是一位真正给学生播种梦想和希望,带来雨露和阳光的教师。如今已是大四的童超男同学在谈及陈芳蓉老师时,言语之间满是钦佩与喜爱:“芳蓉姐姐的课总是‘干货’满满,既能结合时事热点让课程内容‘保鲜’,又能将翻译技巧贯穿其中,让我们真正学有所得。每一次作业她都会认真批改并及时作出反馈,每一堂课的素材、译例之丰富也可见她备课之认真。总之,上芳蓉姐姐的课是一种享受,能做芳蓉姐姐的学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工作十多年以来,作为语言学习者和教学者,特别是翻译专业教师,她最看重的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对翻译的热情。她常对学生说“Readers are leaders”,所以对自己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期许——多看书,多充电,多拓宽自己在研究上的视野。
面对新一代的外语人,陈芳蓉老师说道,一代代外语人对于语言的钟爱与热忱是一样的,外院学生对于卓越外语人的追求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当初的我们,眼界上相对狭窄,而现在的外语人一样的勤勉,视野上却更加开阔。新的时代赋予了新的外语人更多的机会,不仅是学习语言的渠道在增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在增多,就业选择也更加的多元化。当然,机会的增加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陈芳蓉老师衷心希望这一代的外语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在机遇中寻到并开拓自己的一片天地。
撰稿:张慧怡
来源:浙师大外语风
编辑:赵吉丽慧
责任编辑:郑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