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牧岳同志1962年11月至1963年8月,任浙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他工作比较深入、平易近人,在我脑海中,有些事还能记忆犹新。

当时的浙江师院共设中文、数学、物理、外语、体育五个系。本部设在杭州体育场路,中文系和教研部在文三街(原教育学院院址),数学系在文一街(原杭州师院本部校址)。

一、书记去分部考察被拒之门外

浙师院党委书记江牧岳(1962年11月上任以后)工作比较深入,经常头戴凉帽,从杭州体育场路本部骑自行车去当时浙师院文一街或文三街浙师院分部考察工作或了解教育情况,有时直接听课。

一次被全校师生传为美谈的就是江牧岳书记照例头戴凉帽,骑自行车,从杭州体育场路到文三街浙江师院分部考察工作却被浙师院分部门卫,拒之门外,门卫说,现在上课时间,学校规定拒绝一切会客,不让江入内,江书记无奈,二话没说,就恳切地说,请你通报分部主任李德斋同志,说有人找他。门卫听说找分部主任,立即打电话给李德斋,说:“李主任,校门口有人找你”。李德斋从办公室匆匆赶来,一见是院党委书记江牧岳,连忙说:“江书记快进来!快进来!”门卫一听他就是浙师院官儿顶大的院党委书记,怎么一点没有架子?赶紧致歉。“对不起,请进,请进。”

二、深入教学第一线经常去听课

江牧岳任浙师院党委书记时,也是我刚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近代史研究生毕业,分配在杭州浙江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任党史教学工作。我当时任中文系661班、662班的党史教学工作,并兼任中文661班的副班主任,住在文三街中文系分部。

一天,我正在给中文661班上党史课,突然间见到后面坐了江书记在听课,还在认真做听课笔记哩!这一节课我结合同学思想讲解人的理想和人生观,并采用多启发或提问式来进行,课堂中学生情绪相当活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达到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目标。课后,江书记亲切地对我说:“沈老师,你这堂课讲好了,政治课就是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来讲,同学才要听哩!”

三、抓大事党政协调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江牧岳担任浙江师院党委书记时,浙师院院长是著名生物学家江希明担任,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浙师院书记、院长开诚布公,严于律已,善于抓大事,共同语言多,他们十分重视发挥教师干部的集体智慧,每学期开始,先召开全体教师干部大会,宣布本学期的党政工作计划与任务,使大家心数有数,忙而不乱。

党政领导班子,每周一次碰头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问题。党政领导出入师生之间,掌握和了解全院师生第一手资料,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政治思想与专业知识的教育。

党政领导分工不分家,党政协调,政通人和,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提高浙江师院的教学质量。

总的说来,江牧岳担任浙师院党委书记以后,由于这两年之中都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科研质量,使学校管理和生活规范化,为浙师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期间浙师院64、65、66届的毕业生,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2]

作者简介:沈雨梧,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1]江牧岳,四川蓬安人,报刊活动家,1962年11月任浙江师院党委书记,后任《中国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记者协会书记处书记。

[2] 本文撰写时,曾参阅《浙江师范大学校史》有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