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学入学第二天,我的右眼患了麦粒肿。因赶着乘学校的敞篷货车,到金华长途汽车站取行李,来去两次,满头盖脸尽是车轮扬起的灰尘,我的眼睛越发肿得厉害,那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几乎看不见了。
金华满目尽是黄土高坡,整个土坡、高地全是红壤,可能不适合种桑树。像这样的麦粒肿,要是在临海老家,几片桑叶就能解决问题。那是把桑叶从树上摘下来,桑叶柄上那乳白色的液浆便是特效药,只要把白浆滴在麦粒肿上,滴三、四次就能痊愈,而且不留任何疤痕。我在老家已经治愈过好几次呢。
学校地处金华城市的北郊,十里田园路却找不到一棵桑树。没有办法,只有去学校的医务室,找医生治疗。
校园1号楼的底层便是医务室,工作人员不多,倒有八、九个房间。当时值班的有两位女医生,一位女会计,还有一位新来的男医生,高个子,她们都叫他小刘。刘医生是刚从医大毕业分配来的,不知是学五官科还是外科,反正我的病归他管。开始是敷药、吃药,后来是化脓了,还要打青霉素,开刀,我成了新生中的独眼龙,整天跑医务室。
医务室的针筒、针头、皮管等器械,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一次性的,那是要经过消毒,重复使用的。原来消毒都是放在普通的圆筒铝合金锅中消毒的,偏偏这个时候有了一种新式装备,叫做压力锅。那时的压力锅可贵啦,要180多元一只,一般家庭用不起,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要知道我们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是12元,家庭条件好一点的,有的只拿到7、8元呢。医务室有这样的宝贝,可见学校对该部门的重视。
我去看病的那一天,全体医务人员围着这宝贝疙瘩,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其中有一位发现说明书上有一条,若是使用不当,压力锅会爆炸,而且威力不小。女的首先退却,她们一致推荐刘医生来担此重任,还反复叮嘱,要他把说明书研究透了,第二天才可以启用。
刘医生确是一个很会钻研的人,第二天我到医务室换药,刘医生向医务室的同事一个劲地讲解使用说明书,他说使用该压力锅必须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第一步是擦油,未经使用的新锅,密封圈弹性较高,擦少量食物油,以利于初次开合。密封圈是橡皮的,会不会像自行车轮胎一样,遇上油要发泡,很快就坏掉,这可如何是好?一位女医生问道。刘医生想了想说,这密封圈是高温消毒,可自行车轮胎直接与空气接触,应该不一样。
第二步是放置物品,物品和水均不得超过锅容量的五分之四,水或汤均不得少于400毫升,更不能空烧。第三步是合盖,合盖前应先检查排气管是否畅通,防堵罩清洁,安全阀是否完好,浮子活动是否上下自如,并处于落下位置。第四步是加温,开始可以用猛火,等到少量蒸气从排气管徐徐排出时,再将限压阀扣到排气管上,刘医生一边说一边示范给同事门看,随着浮子升起,排气管发出“嘶嘶”的排气声。一位年龄较大的女医生吓得拔腿就跑,她一边跑一边喊,小刘你把它看好了,可不能让它爆炸出来。刘医生嘴里说不会爆炸的,但还是有点怯怯的。一会儿,那女医生又跑回刘医生所在的房门口,叫他也快点撤离,别呆在那可怕的家伙边上,免得人受伤害。刘医生站在房门口看着表,坚守岗位。
刘医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看着说明书,自言自语地说,还有冷却,放气和开盖这两个步骤,应该问题不大了。为了确保压力锅使用安全,保险阀中的易熔片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第三天,我又去医务室换药,刘医生又开始发表他的高论了。他说压力锅是在1681年,由法国医生丹尼斯・帕平发明的。帕平在1675年,曾带领一批人到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旅行。他们野餐时,发现水不到100℃就沸腾了,食物也难以煮熟。帕平不但是位医生,而且还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懂得这是因为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低的缘故。于是,他根据密封容器中蒸汽压力越大、水的沸点越高的原理,用了6年时间,研制成功一种密封的容器。
在这种容器里,水蒸气无法散出,气压越来越高,水到100℃仍然不会沸腾,这样就获得了高于100℃的水。用这种容器来煮肉,10多分钟就可煮烂。这是世界上第一只压力锅,帕平给这只锅取名为“消化锅”,后来又叫“蒸煮器”。同事们说法国人真厉害,帕平作为一名医生不但医术了得,还会发明物理学科的新式武器,真了不起。刘医生说法兰西这个民族,是外表浪漫而内心理性的民族,他们的思想家、文学家还发明了唱歌的简谱呢。
哦,看来我们也要好好努力,落后是要挨打的。
我回到3号楼3楼宿舍,闭着一只眼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们在学校里所发生的一切。父母给我回信,说他们吓坏了,怎么可以到学校医务室在眼睛上动刀,要是变成刁眼婆怎么办?嘱我到金华地区医院眼科去看。当我收到此信时,我的刀口已经结痂并脱落,从原来的单眼皮变成半只双眼皮了。
(作者:罗超英,中文系76级校友,现在台州市档案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