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0月24日,58名学生在我校范蔚忠、李姬花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从师大出发,踏上了一段人生难忘的留学乌克兰之旅。
2015年10月24日,秋高气爽,阳光格外灿烂,当年的青春学子现今个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今他们在中乌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其它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大伙儿从五湖四海重聚师大怀抱。
学校乌克兰研究中心将同辉阁打扫布置得簇然一新,于24日在乌克兰博物馆欢迎并举行了95级留乌同学20周年同学会。本次同学会由校友办、国际处、公管处及乌克兰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上午10时,座谈会在乌克兰博物馆二楼举行。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带队老师李姬花担任主持人,公管处处长、带队老师叶志雄,校友办副主任金风华,带队老师范蔚忠、王珏及40余位95级留乌校友参与了此次座谈会。叶志雄处长首先致辞,他用“三个变化”向与会同学介绍了师大自1995年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变大,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校区不断增加;二是变强,学校软硬件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稳步向前;三是变美,学校不断提升校园建设文化内涵,校园风貌越来越美。他希望校友们铭记师大缘分,常回来看看。范蔚忠老师对校友们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工作要目标、有信心;二是希望今后不管有多忙,都要多回来看看。回忆以往在乌克兰的经历,王珏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再次将大家带回到了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金风华副主任从“只要在师大学习工作过一天,就是我们的校友” 的学校校友工作理念出发,肯定了本次同学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代表全校师生感谢校友们对学校教育基金会的支持。最后,杨建新代表留乌同学发言,他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感谢老师们当年的悉心培养,感谢母校没有忘记他们这些学子,祝愿师大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短暂的座谈会后,校友们又参与了乌克兰迎接贵宾的最高礼仪活动(面包和盐)及石桌椅捐赠仪式。新鲜可口的大圆面包,独特而又亲切的欢迎仪式,让校友们感觉前往乌克兰留学仿佛就发生在昨日。如今,在同辉阁旁、新月湖畔,静静地伫立着四组修读石桌凳,它们是95级留乌校友们送给师大的一份礼物。古色古香的桌椅在为师大增添文化气息的同时,也为师大学子们开辟了一块绝佳的休憩之所,成为晨读晚诵的又一绝佳去处。
“感谢带队老师们的坚持,在那个不被理解的年代;感谢同学们的友情,在那个不独立的年纪;感谢师大的远见,才有了我们这个第一次和接下来的很多第一。”“相处一年,堪比一辈子,在那段国外互帮互助的日子里,永远不忘怀。”在黄昏与不舍中,95级留乌校友们即将告别师大,重新回到各自的工作原点,但他们依然微笑着告别,因为,下一次的相聚已经在路上。
(乌克兰研究中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