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浙师大始终是一个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异彩纷呈的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一年一度的电影节,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独特景观。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人文浙师”的优质品牌。我离开母校已经二十多年了,至今对自己参与组织的人文社科系列讲座仍有着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1988年,我由化学系毕业留校到教务处工作,主要负责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事务。9月初,处领导要我们组织开展人文社科系列讲座,科长把这项任务分派给我。刚参加工作的我尽管不熟悉相关情况,但在叶思再、金康伟、张乐初等同志的热情指导和出谋划策下,人文社科系列讲座于两周之后拉开了帷幕。
当年9月到12月这四个月时间里,共计开设了12场讲座。9月16日,艺术系讲师洪波讲授《戏曲表演艺术的欣赏》;9月23日,中文系裘樟清副教授讲授《萨特的存在主义与人的自我价值》;9月27日,中文系裘樟清副教授讲授《弗洛伊德的原欲理论与性文学》;10月7日,中文系讲师徐金奎讲授《宗教与中国现代文学》;10月14日,体育系邢根溪老师讲授《遗传工程的现状与进展》;10月21日,艺术系讲师洪波讲授《中国通俗歌曲的源与流――兼西北风欣赏》;10月28日,中文系杜卫老师讲授《人的生存与审美》;11月4日,艺术系副研究馆员姜宝海讲授《中国传统音乐》;11月11日,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尧庭讲授《国内外陶行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兼杜威学说新评价》;12月16日,中文系陈晓云老师讲授《中国西部电影与神话》;12月23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丁东澜讲授《当今校园文化》;12月25日,华东师大黄震教授讲授《“强国梦”的前前后后与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前景》。从整个学期讲座场次安排来看,除了11月中下旬期中考试前后暂时停歇外,差不多每周安排一场,密度之高,实不多见。系列讲座一般安排在晚上进行,地点相对固定在旧西大教室。能够容纳280多人的大教室,几乎座无虚席;有些迟来的学生只能站立听讲。值得一提的是,授课老师全心投入精心备课,讲座激情四射,深深地感染了底下的听众。譬如,洪波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对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喜、怒、哀、乐作惟妙惟肖地表演,令人忍俊不禁,现场效果非常好。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听众积极向授课教师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学生听讲座成为浙师大的一道亮丽风景。
火爆的系列讲座场面的背后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趣事。为了确保讲座出彩,许多人为之付出了努力,当然最辛苦的要数授课教师。为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每场讲座我们都要制作和张贴海报。当时招生办主任江来柱与我们同处一个大办公室,他经常利用自己的特长,自告奋勇义务为我们绘制彩色海报。有一次他在裘樟清主讲讲座的海报上,妙笔生花画上了裘老师的头像,连声问我“像不像”。张贴海报是我的份内事,海报张贴的地方也有讲究。一处是文科楼前的布告栏,另一处是西食堂入口处,因为这些地方人流量大。每逢讲座,我得准备一壶热水一只茶杯,带至大教室。讲座开讲前由我向听众简要介绍授课教师基本情况,讲座过程中需不时给老师倒倒水,做些服务工作。校内老师的讲课费通常在讲座结束之后支付,当时讲课费标准不高,一般每场15元到20元。陈晓云老师住在青年教师宿舍7号楼,为了给他送讲课费,我先后跑了三趟才遇见他,那时个人还没有电话只能靠跑腿联络。
回望1988年下半年的人文社科系列讲座,内容涉及人文修养、艺术底蕴和科学知识等,充满了科学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可谓触动心灵的文化盛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高校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当时有人风趣地把教学弊端主要表现概括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蒋”(僵)――教学思想僵化,“宋”(松)――教学体系松散,“孔”(空)――教学内容空泛,“陈”――教学课本陈旧。人文社科系列讲座的推出,无疑给大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清风,增添了新的活力,对营造优良学风产生了积极影响。高质量的讲座,弥补了良师缺乏的遗憾,对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意义非同寻常。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杨叔子有个“泡菜理论”:读大学就像制作泡菜,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浸泡在泡菜水之中,这里的“泡菜水”是指大学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等大学精神与文化的总和。人文素养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现代社会发展迫切呼唤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直到1998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高人文素养备受关注。相对而言,浙师大较早意识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切实付诸行动。因此,浙师大毕业生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人文浙师,果然名副其实!
我在浙师大呆了整整八年,本科学习四年,留校工作四年。母校的“泡菜水”浸泡了我,滋润了我,影响了我,我也把传播弘扬人文精神视为己任。1992年秋,我工作调动离开师大,之后供职于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市教育局、绍兴市委党校。在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岗位上,我协助处长抓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绍兴师专教务处、绍兴文理学院教务处曾先后获得全国和浙江省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荣誉。在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任上,我分管高等教育工作,主导创设了绍兴市大学生电影节、运动会、文艺汇演、网络文化节、科技创新项目、技能竞赛等活动,浓厚了区域高教氛围,活跃了大学校园文化,助推了城市文化建设。任绍兴市委党校副校长以来,我倡导在干部教育培训中适当开展人文教育,在培训班次中开设了《艺术鉴赏》课程,举办了“高雅艺术进党校”专场音乐会和“清风雅韵”画展等活动。我所做的和能做的这些,可以说得益于师大人文精神的熏陶,旨在引导青年学生和各级干部追求人生的美好境界,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有智慧的人、有修养的人。
(作者1988―1992年为我校教务处干部,现任中共绍兴市委党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