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柏村,浙江金华人,生于1919年5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一、对古诗文有浓厚兴趣

叶柏村在初中时就对古诗文产生浓厚兴趣,1937年曾考取唐文治主办的设在江苏无锡的国学专修学校,因“七七事变”发生,宁、沪、杭相继沦陷,未得入学。194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任教半年。1940年春开始,先后担任江山中学、东阳中学、金华八婺女中、浙江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语文教师。他边教、边学、边钻研,自学成才,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方面,造诣颇深。1956年秋调入新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讲授中国古典文学从先秦到近代的全部课程。随着学校历次改名,发展演变为浙江师范大学。叶柏村教授一直在校任教,历时35年,开设过古典文学,尤擅长诗词教学。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晋升为教授,多次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1983年曾出席浙江省“五讲四美、为人师表”表彰大会。1987年被评为浙江省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89年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二、“勇士死于战场,学者亡于讲台”为座右铭

叶柏村对教学工作全心全意,勤奋负责,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即使高龄以后,身患绝症,献身教育的赤诚之心丝毫不减,抱病坚持教学。有时走路实在困难,就叫家人搀扶或自行车推到教室坚持上课。他学识渊博,授课艺术精湛,学术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分析课文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讲授课文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善于将难度大的课文讲出一番深邃含义。长于画龙点睛,高度概括,突出重点,启人心扉,深受历届学生的欢迎。

三、向善若鹜、嫉恶如仇

叶柏村教授在毕生教学中,主张文以载道,教书育人。他循循善诱,将人生追求,理想抱负,道德情操,融入讲课过程当中。在适当地方恰到好处,轻轻一点,精当独到,不露一丝说教的痕迹。他品性耿直,师德高尚,为人师表,风范长存。

四、热爱关心学生,在家为学生开小灶

叶柏村老师非常热爱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经常在家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连星期天也顾不上休息。平时他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碰到的困难,也都给予深切的关怀,并尽量帮助解决,甚至对毕业离校多年的学生,也是有问必予以热情指导,广泛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意。他热情扶持中青年教师成长,言传身教,广结青年朋友,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爱戴与尊重。

五、对古典文学教学和诗词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叶柏村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教学和诗词理论颇有研究。发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人民教育》、《婉约词散论》、《论苏东坡对词境的扩大与提高》等论文10多篇。并编写了《先秦――南北朝文学作品选讲》、《唐宋文学作品选讲》等书(合作),还担任《唐宋词学科大辞典》浙江的领衔撰稿人。

六、出版《叶柏村诗词集》

叶柏村教授精于古典诗词创作,晚年从他创作的几千首诗词中选出一千多首,于1989年刊印出版《鸣蛄小稿》,身后由同事、学生将《鸣蛄小稿》和未刊的遗作《鸣蛄续稿》合并成一本书,《叶柏村诗词集》于1993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七、在中国古典诗词园地中绽放出鲜艳的奇葩

《叶柏村诗词集》出版后,深受专家学者和各方面的好评,人称“系先生正直性格之写照……实近世不可多得的佳作,盖无愧于诗家射雕手也”。他的诗词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严厉鞭挞了旧社会、旧制度和新社会中的不足需改进之处。《中国诗词佳作选》、《当代诗词精选》、《当代八百家诗词选》等书中,都有叶柏村的诗词入选。他生前是杭州西湖诗社社员、金华赤松诗社顾问、美国纽约四海诗社名誉顾问。

叶柏村教授在高校教学园地辛勤耕耘,在诗坛纵横驰骋,先后五十个春秋,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和建设人才,是在中国古典诗词方面,绽放出鲜艳的奇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功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