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日至51日,人文学院中文系8270余名院友重聚师大,于同学会上追忆,于常青树下感恩,于“砺学践行”中勉励。来自五湖四海的院友们畅谈30年来的人生经历,感怀昔日同窗情深,共祝师大母亲甲子华诞。

师生之谊,且行且惜

430日下午,人文学院中文系82级毕业30周年同学会在行政楼第六会议室顺利举行,人文学院院友许伟杰担任主持。校党委副书记王建力、原校党委副书记黄华童,校友办主任童卫丰以及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李翔翔,副书记莫世亮等一同出席活动。人文学院院友们特邀当年的任课老师高明镜、周舸岷、陈兰村、任远、丁晓虹、韦苇、韦俊识、徐忠明、钟玲华、郑德明、陈兴伟、韩伟岳、刘晓明等参加同学会。校党委副书记王建力作开场发言。他对人文学院中文系82级同学在师大甲子年重回母校表示欢迎,同时简要介绍学校发展概况。

同学会上各位老教师的发言令人动容。高明镜老师为大家对母校做出的贡献而欣慰,也期待他们在工作上越来越好。“师大是我们共同的母亲,这是一种血脉联系”,随后发言的周舸岷老师这样说道。作为当年的班主任,刘晓明老师不忘提醒同学们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要珍惜这份师生情。多年之后,再次聆听谆谆教诲,让院友们仿佛回到学生时代,重温那份感动。

老教师们思绪万千,重回故园的同学们也十分感慨。现任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的陈厥祥回顾自己毕业之后的工作历程,强调始终铭记对师大的感恩之情。“刚进入师大的我有些平庸,同学们的鼓励让我对学习保有热情。”现为东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陈益林院友回忆校园生活,怀念同学情谊。汪伯江、钱翊白两位院友虽已离开教育事业多年,但都表示在师大时培养的对文学和生活的热爱始终如一。

同学会后,人文学院院友们一同参观校史馆。他们感慨,师大在一甲子的岁月里不断进取,自己与老师们以母校为纽带的师生情也将永系。

祝福之情,常怀于心

51日一早,饱含着对师大的满满祝福,人文学院院友们来到人文大楼前参加常青树的认种挂牌仪式。相聚常青树下,院友们纷纷抒发内心的感受。院友胡国光表达了对母校的恳切祝愿:“今天我们中文系82级的同学重聚师大,希望师大母亲能像这棵常青树一样永远年轻。”

 “我们要种下一棵树,一棵让热血和壮志青春不老的树,一棵让笑容和岁月摇曳生辉的树……”人文学院院友钱翊白充满深情地朗诵了院友李祖平所作的诗《我们种下一棵树》。朗诵之后,她深情说道,“我们愿如悉心呵护这棵树一般为师大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而我也期待,多年后我们再聚师大,再聚这棵常青树下。”正如标牌上写的“我们正在老去,但我们愿意是斜阳雨露”那样,中文系82级院友们的拳拳心语将伴随着师大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随后,院友们在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李翔翔,副书记莫世亮的带领下,参观人文学院大楼。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浓郁的人文氛围,让院友们感受到师大的新面貌。

母校之恩,反哺于行

学子在师大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成长,积淀了对师大的感情,也以反哺之举感恩母校。5月1日上午,人文学院院友们共聚四楼研修室出席“砺学践行奖学金”设立仪式。 

仪式主持人王生国院友介绍,这一奖学金的设立旨在激励在“砥砺立志、潜心学习、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四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在校中文系本科生。院友代表陈宝清、陈力强以及王丹军、毛岳君分别向我院赠送了“砺学践行”书法匾和“砺学践行”基金票牌。

随后,绍兴天泉山房藏书馆馆长汪伯江及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作为人文学院院友代表发言。其中,汪伯江院友表示“希望师大的学子们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勤奋刻苦,争取超越我们这些前辈。”何苏六院友则从“精神、想象、实干”三个方面对人文学子提出了要求,希望人文学院学生都能成为富有坚韧精神、敢于大胆想象、能够认真实干的优秀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师大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学子。而他们也恪守“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在社会各领域兢兢业业。短短两天的行程,满载着院友们对老师、老同学的殷切思念,洋溢着对母校师大的诚挚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