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信息
祝响响,人文学院00级校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季根寿,人文学院90级校友。现任衢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教育强省建设大会精神,9月5日,省教育厅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育人楷模”记者见面会,5位教师代表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分享他们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其中,我校人文学院90级校友季根寿,人文学院00级校友祝响响作为代表参会发言,尽显浙师人的教育情怀与使命担当。
祝响响: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29年前,我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分配到了浦江最优质的城区小学,先后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成了大家眼中的语文教学能手。我时常问自己:“在城区做一辈子业务精湛的老师,这就是我想要的全部的教育生活吗?”“不!我从乡村来,还要回到乡村去!”
2014年,我放弃城区优越的工作环境,来到浦江县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任校长。当时的檀溪镇中心小学校舍陈旧,是全县极少数没有塑胶跑道的学校,当时我和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所学校可以没有标准化跑道,但不可以没有带领孩子们奔跑的老师。”
十多年来,我还到贵州、四川等地支教送教150多次,渐渐形成一个朴素的愿望:从支教到扎根,为共同的教育梦站好乡村讲台。2021年,我回到了小学的母校——一所青年教师最多的农村小学,成立了浦江县第一个乡村名师工作室,为全县的每所农村小学培育至少一名“乡村种子教师”,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共同奔赴乡村教育的星辰大海。
季根寿: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奋力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聚集新高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我们把“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育人楷模”融入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以培育高素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支撑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省强国建设。
通过党建统领,培根铸魂,培育一支高素养的教师人才队伍。以“南孔学地·教育有礼”党建品牌为引领,加强教师队伍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示范和师德师风建设,致力培育南孔教育名家和南孔精英人才。通过“两专”引领,暖心关爱,培育一支高水平的教师人才队伍。衢州市出台“两专”教育人才新政硬核十二条,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服务政策。通过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人才队伍。衢州市与时俱进,深刻把握人口变化和人工智能两个深度影响教育发展的变量,全力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分享环节结束后,在场记者踊跃举手提问,两位浙师大校友结合自身实践,再次分享了他们的深刻见解。
新华社记者:
祝老师,您扎根乡村,并推动引领更多教师参与“乡村种子教师”,新学期,又有很多老师来到乡村,成为种子教师,您对这些新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和建议?
祝响响:
我特别想与这些教育的新生力量共勉: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颗乡村教育的好种子。
首先,要努力地向下扎根。你们像蒲公英一样飘向了广大的乡村学校,现实可能与大家的美好愿景有着这样那样的距离,但是我们可以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不挑剔土壤,不计较环境,在土里默默扎根。其次,要努力地向上生长。一路走来,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乡村教师,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乡村教师需要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青年教师要努力找到自身的教育坐标,坚持独立思考,成为有生长力的教师,才能释放出自己的教育能量。
浙江教育报记者:
季局长好,为教师减负是教师有获得感的重点,衢州是如何切实落实为教师减负,让教师轻装上阵,专心教育教学?
季根寿:
2024年以来,衢州结合实际开展了三方面工作,切实助力教师减负,让教师能专心致志抓教学、用心用情培养学生:
一是全力推进社会事务进校园专项整治。衢州市制定《衢州市社会事务进校园准入规范》,明确“三防”(防止“无关进”“随意进”“形式进”)、“四看”(看主体、看性质、看形式、看负担)、“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提升、有利于保障师生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标准,严控社会事务进校园总量。二是大力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面清理“进校园”活动、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指尖上的APP”等4个方面的非教育教学事务,保障老师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三是强力优化教育内部工作管理。简化校内各类考核评价流程,科学统筹安排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比赛等专业发展活动,切实减轻教师的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
桃李春风,师者仁心。两位校友的精彩分享,不仅是对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浙师人"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的最好印证。为优秀的校友们点赞!向全省74万教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