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浙师拜师,从名家进修
以热爱执笔挥墨,用丹青绘山水
虞华文躬耕中国画行而不辍
筑梦的脚印烙进每一张画布
时间见证着他的逐梦之旅
一路追逐,一路收获
为人生的画卷添色
校友名片
虞华文,号龙马人、阿愚(虞)、木人、老山等,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1989届校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务院国宾礼国礼艺术家,获得丹青颂盛世全国中国画作品大赛金奖第一名,《美术报》中国山水画百家保利嘉德等十大拍卖行推荐艺术家,《美术报》特聘智库专家组成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之江书画研究会研究员,浙江省科普艺术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津贴人才,文化艺术独立评论人,武义县美协党支部书记、副主席。
虞华文的国画作品均来源于生活,彰显个性而不与雷同,拙而不巧,不俗,不媚。师古而不泥,作品多率真,乱而有理,有度,自有我法。其书法作品追求气势、气度、气韵,富个性而不求同,生而不熟,拙而不板,自有我书。他专攻中国山水画,兼写花鸟虫鱼,曾获“全国山水画百家”称号。
云程发轫,培风图南
“小时候大人一句不经意地夸奖,催使我渐渐迷上了画画,从此也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当一个画家,是虞华文从小追求的梦想。虞华文自幼喜爱涂鸦,渐进痴迷,努力探索各种笔墨语言的表现形式。他将自己的热爱抛洒在画布上,用丹青刻画下光阴的印记。凭借着兴趣和毅力,他对绘画的探索从未停止。1986年,虞华文在浙江师范大学化学系求学期间,有幸遇到浙师大特聘教授、时年72岁的东阳籍老画家施明德,从此开始了拜师学艺之旅。在恩师的教诲下,虞华文在刻苦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坚持追求自己的画家梦想。
在恩师施明德先生画室为作者修改习作
虞华文向恩师施明德先生学习
2014年虞华文报考上了“《美术报》名家班范扬山水班”,师从著名画家施明德、王伯敏、孔仲起、范扬、张伟平等,师古不泥,风格嬗变,传承了老师的笔象墨韵。他游历名山、写生创作、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在追溯饱满的山水画图象中弘扬个性化,以求得严整宽松的美学思维,获得《美术报》“全国山水画百家”称号。
2024年11月第四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作品《祖国江山红似锦》
2015年之后,他的作品获奖态势像骏马奔驰一发而不可收。2015年9月,《浦江山水印记》入选入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万年浦江”全国山水画作品展;2016年12月,《大山脚下是我家》(之二)获《美术报》社举办的“富春山居”全国山水画创作大赛优秀奖(最高奖);2017年6月,《门前家山碧胜天》喜获“丹青颂盛世”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第一名);2019年9月《天堑变通途》入选入展“万年浦江”全国山水画作品展;2024年9月,《祖国江山红似锦》入选入展第四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虞华文的作品在中美协、省美协等举办的展赛中多次入展或获奖,其中有不少为国家级奖项。
2015年创作《大山脚下是我家》
尺寸:1140mm*1860mm
2017年创作《门前家山碧胜天》
尺寸:1180mm*1860mm
2018年创作《垅塬金秋》
尺寸:960mm*1860mm
2013年创作《美丽乡村处处景》
尺寸:960mm*1860mm
目前,他的国画作品和艺术评论散见于各类专业报刊杂志。多幅作品被《徐悲鸿艺术馆》等十多家专业机构和私人收藏,多幅作品在保利等各大拍卖行中都创下不俗的业绩,他是保利嘉德等十大拍卖行推荐艺术家。传略及作品入编《中国书画藏典》、《百年书画名录》等十多部大型艺术典籍。
艺海砺志 墨韵传心
2024年12月10日上午,在“盛世华章,翰墨传情”第九届武义县美术双年展上,虞华文送选了作品《江山千里秀,祖国万年红》。该作品与之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第四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展出的《祖国江山红似锦》是同红色系列的作品,其元素除了吸收家乡的风景大红岩,还从甘肃、青海、山西等地的山水中汲取了部分灵感,是跨地区元素交融作品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研讨会上,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创作心得。
“盛世华章,翰墨传情”第九届武义县美术双年展研讨会
虞华文与他的作品《江山千里秀,祖国万年红》的合影
“我们要坚持初心,我们喜欢艺术,不是为了迎合评委的口味,也并非纯粹为了入选入展。如果想走得更高更远,就必须要接受这样痛苦的磨炼的过程,才能找到切入点,找对主题,找准目前创作的方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修行过程。”在日常的书画创作修炼过程中,虞华文强调,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艺术水准,努力改造自己,不断自我创作,不断投稿,在失败中才能不断成长。要多走、多看;多感悟、多反思;多写生活的东西,有生命力的东西,而不是死板的东西;多亲近大自然,多作简单勾涂,多去读书,多与全国各地高手学习交流。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虞华文指出,作品要有真感情,坚持自己绘画初心,作品首先要打动自己,才有可能会打动别人。要学会多条腿走路,要学会嬗变、善变,每个阶段的作品都要有变化。也就是说要不断探索多种笔墨语言的表达,既要继承传统,也要不断探索新的、属于自己内化过的语言表达,我们现在都还处于积累的阶段,还没有到达所谓“风格”形成的阶段,过早的形成所谓的风格,就等于艺术生命终结。
虞华文在研讨会上分享心得经验
正如虞华文所分享给大家的经验心得一样,他笔下的山水画、花鸟画作品都是他一步一步,通过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观察、感悟、反思创作而成。在整个求学生涯中,他从师潜心研究,不断尝试,突破既有风格,探索多种笔墨语言表达,积少成多、厚积薄发。
丹青绘爱,艺献润世
做一个“有大爱的艺术家”——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服务于人民的书画艺术家,这是虞华文的高层次追求。2020年疫情至今,虞华文校友多次将自己的山水画作品捐赠给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机构,并积极参与各种无偿义卖、拍卖活动,把拍卖所得款项捐赠基金会、慈善、扶贫机构。据悉,虞华文作品在各大展会、拍卖会中表现不俗,展现了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
虞华文部分拍卖及捐赠证书等
2021年,虞华文的《奇峰落天外》《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两幅作品御宝嘉和艺术品拍卖会上分别以12万和6万的拍卖价售出。今年1月7日,他的作品《旭日照家山鸿运迎门开》在武义县慈善拍卖会夺得本场义拍最高价,10万元如数捐赠慈善总会。
虞华文参加武义县慈善拍卖活动
举萤烛微光,汇成千灯万塔。虞华文校友以实际行动诠释“有大爱的艺术家”,让层层涟漪之下有脉脉温情涌动。
名贤论虞,艺韵流芳
虞华文仁棣,是一位以博大胸怀及取精用宏地以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而为之艺术人生者。他的当代性美术实践,亦是中华现代发展大艺流中的一员。他在追塑传统饱满的山水画图象中,勇于造化中的个性化弘扬,求得他审美的严整并宽松的美学思维之实验与完善。哦!虞华文仁棣的大气、深厚、现代之中国山水画正是德译着:“传统是起承,生活是转折,品德是道合”。
——郑竹三
华文作画,很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审美取向,以气势恢宏、意境辽远的作品来影响乃至征服读者。历史只认同好作品。画家的天职就是画好画。从华文先生众多作品中深深地感受到他对艺术执着与热爱,深为其解衣盘礴、惨淡经营的虔诚精神所感动。正如著名山水画家、他的恩师施明德先生所期,“雄浑大气,定有所成”。
——胡华丁
虞华文所获荣誉牌匾及证书
虞华文校友以笔为楫,以墨为帆,乘风破浪,不断探索前行。他的山水间藏着对自然的敬畏,花鸟里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着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那颗“有大爱的艺术家”之心,更如璀璨星辰,照亮他前行的道路,也温暖着无数需要帮助的人。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以丹青绘爱,用艺术为有需要的人撑起希望的蓝天,让爱与美在世间永恒流传。
墨绘盛世,心怀大爱
热爱足以燎原,远方不被埋没
以灼灼之姿书写人生璀璨
执着追求,不畏坎坷
沿着梦想的脉络
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