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两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参加省两会的我校教师、校友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省人大代表、浙师大党委书记蒋云良教授建议优化人才引育机制,放宽高层次人才限制,提高师范专业学生生均拨款系数,支持浙师大创建国家“双一流”大学。他还指出,浙师大将贯彻落实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弘扬“六干”精神,把准政治方向,稳步推进改革,并加强自身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浙江光电子研究院院长李盛教授指出,长三角地区拥有包括十几个大科学装置在内的多个国家实验室,要在吸引国家实验室进行协同的同时,促进浙江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甚至布局产业化的大科学装置,助力浙江突破科技创新的原有堵点和难点。
浙师大数本92级校友、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第十四中学党委书记陈利民建议加强教师心理健康建设,倡导教师“精神明亮”,把阳光带给学生。他强调,教师的工作成效体现在与学生融为一种情感共同体。一名教师只有“精神明亮”、心态健康积极、充满职业幸福感,才能正向地带出心态阳光积极、充满幸福感的学生。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温州市龙港市副市长(挂职)吴卡教授建议,浙江应加速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强化事前预防机制,保障中国企业和公民海外利益。他提出构建预防性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建立全流程法治斗争体系,加强跨界协同,通过校地企合作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并探索“一带一路”法治人才培养方向。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胡美馨教授指出,浙江需前瞻性、战略性地组织跨领域跨学科协同探索,科学研判AI背景下未来所需战略性人才,做好相关规划与实践,以系统性描绘教育发展图景,推动教育改革,为未来浙江发展储备战略性人才红利。
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知联会常务理事、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未来全民健身研究院院长李启迪教授表示,为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应进一步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提高体育锻炼组织化程度,并探索“体卫融合”新模式。他建议增加公共服务“体有康健”或者“体有所健”内容,推广“三员”融合机制,并全面推动“大健康”数据对接与融合。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李正全教授谈到“创新”这个关键词,提出要布局一些大的科创平台,促进浙中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长远发展,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当地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他建议,浙江中部地区应布局大科学装置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优先建设多学科交叉型科研设施,建立跨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并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提升浙江在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珩教授强调,浙江应增强区域国别研究广度与深度,尤其是与浙江紧密相关的区域,通过建强区域国别研究智库,助力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推动中非合作等 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