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陈叔平,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专业1982届校友,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贵州大学校长,还担任浙江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主任。1988年以来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八五"重点项目、"九五"重大项目和"十五"重点项目资助,并承担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横向课题研究。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荣获宝钢教育奖、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特别贡献奖等奖项。

 

9月27日13:00,由数学科学学院承办的第43期“丽泽故事汇”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期故事汇邀请到浙师数学系1982届校友、贵州大学原校长、浙江大学博导陈叔平教授来校与学院2024级新生分享“40多年的变化:新时代,新环境,新问题,新困惑”。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俞明祥,学院党委书记张勇、党委副书记沈海华出席活动,活动由副院长潜陈印主持。教师代表、学院全体辅导员、新生参加本期故事汇。

 

 

 

因为不易、所以珍惜

1978年,是新中国再出发的原点,也是1978级同学人生再出发的原点。1978年入学的陈叔平学长第一志愿是浙师数学吗?刚进入校园时的印象是什么、心情怎样?学数学为什么好?回忆起在母校读书、工作这四十年走过的路,陈叔平说那个时候不用像现在这样要填志愿,能来浙师数学系读书既是缘分也是人生幸运。陈叔平结合个人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在浙师难忘的求学经历,40年前他们中有人放下手中锄头,有人离开轰鸣的机器,有人舍下了手中的粉笔,从田间地头,从工厂车间,从教室课堂走进了改变命运的高考考场。来到学校读书大家都特别用心和刻苦,陈叔平对当时任课老师授课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无法忘怀。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陈叔平老师既担任过浙大数学系系主任、又担任过贵州大学校长,也曾担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主任兼专家组组长等多项学术和行政职务。针对未来即将毕业的孩子们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老师或数学老师,以及与陈叔平学长那一代人相比,今天的学生有哪些特质是和以前不一样的问题。陈叔平老师提到“在贵州大学工作时,我曾告诉我的学生当你遇到困难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时,记得还有陈老师可以找”。陈叔平老师提到了很多工作案例,他希望通过这些经历和案例告诉同学们:“教育是生命展开的过程,教师要努力成为做下一代人向上的阶梯”。

 

保持冲劲、韧劲、实劲

提及就业考研如何选择,怎么打牢数学建模学习基础,怎样可以学好数学分析课程,如何让自己一直保持对科研的热情等话题,陈叔平老师都耐心、细致逐一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和交流。还有一些同学很好奇陈老师在校时学数学遇到困难是怎么坚持下来,有哪些人和哪些事对其有较大触动。陈老师认为学好数学是打心眼、实打实、藏不住、坐得住的喜欢,而“坐得住”就是要不怕困难,不受外界影响,持之以恒做研究,他希望同学们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更要不断思考,不断生疑、提问,对疑问又学又思,直至觉悟。

 

 

 

在交流环节,陈叔平老师一一耐心回复了学生代表们踊跃的举手提问……他不仅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更在无形中传递了做人做学问的态度。他还特别叮嘱同学们要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做到学用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