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见证“浙师大家庭”里最年轻的新家人翻开人生的新篇章!

“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就像那首老歌里所唱,看着熟悉的校园,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在那个改革春潮涌动、百废待兴的年代,中国迫切需要重新融入世界,外语就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

作为外语系的学生,曾经的我,就像你们一样,怀揣着梦想和憧憬,努力在这片知识的沃土里努力耕耘。那些迎着晨曦在初阳湖旁背诵单词的时光,那些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的日子,那些在图书馆里沉浸书海的岁月,那些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的瞬间,这一幅幅洋溢着青春的美好画面,成为了现在想起母校最珍贵的回忆。

回首毕业后四十余年教育生涯,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生只为一事来”。作为学长,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历,有几点感悟和大家共勉:

一是要做教育事业的守望者。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的衢州二中任教,后来成为衢州二中历史上首位校友出身的校长和党委书记。我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传承南孔文化,打造儒学校园”的理念,并形成了自己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还带领学校成为浙江省树木种类最多的中学校园之一,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代表学校赴京接受表彰,有幸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握手。我在衢州二中的育人思想和办学实践,“老师对了,学生就对了;学生对了,学校就对了”“追求自己独特的精神长相”“坚守内心的宁静,坚定教育理想,不随波逐流”“给予教师一张安静的书桌”等等,无不受到母校浙师大的深刻影响。母校给予我的,不止是专业素养,也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而是一种终身从教的信念。四十余年来,无论职务身份如何变化,我一直在一线当老师,也一直学如何当好老师。我曾经说过,自己愿意做着那一个留在原地,微笑着目送学生们远行的人,就像校园里的一棵树,我想这正是教育守望者的使命。所以,家人们,求学在这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知名学府,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风学风,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教育养料,培养儒雅的性情、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用青春之光守望并照亮教育的田野!

二是要做“成全学生”的引路者。刚到衢州二中时,我担任了当时全校英语成绩最差的高一(6)班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从此便与学生们“卷”在了一起。这个班里最终走出了许多优秀学生,比如中科院院士、著名地球生物学家谢树成。在他撰写的一篇题为《他引我走向国际学术大舞台》的文章里,开篇是这样写的:“作为一个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神州学子,我颇受益于自己的英语基础,让我能够领导团队不断在国际上发表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写出能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并在国际上获得了45年来华人科学家首次荣获的Alfred Treibs award,而最早夯实这个基础的就是我的高中英语老师潘志强。”我也很乐于听到毕业的学生对我说,您所倡导的理念,对我的成长或发展很有意义,不但令我的职业生涯受益,更为我的整个人生带来积极的作用,带来幸福。这样的评价,比别的一切都重要、都受用。同学们,将来你们的身上,可能肩负着多重身份,可以是设计师,协助学生规划好个人发展成长;可以是倾听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业生活中的难题;也可以是总导演,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归结起来,我们就是要做 “成全学生”的引路人!

三是要做见“机”行事勇立潮头的奋斗者。挺立潮头,方知浪高风急;登高望远,才见天高云阔。刚刚提到,我入学的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科学的春天正在到来,所有人都受到时代精神的感染,大家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和期许。我对于教育事业的那种执著,就是来自于那个伟大时代注入的能量吧!现在正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科技、人才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新时代呼唤理想坚定的青年一代,同学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坚守初心、志存高远,要勤学深思、求真笃行,更要踩准历史号角的鼓点,赶上时代发展的步点,应时所需、顺势而为,善于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利用时机、转化时机,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在时代潮头遇见最好的自己!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北山南、婺水北,从钱江之滨启航,在芙蓉峰下成长,你们是种子,生长在浙师大的沃土里;你们是风帆,飞驰在时代的大洋里。希望大家都永葆赤热之心,常怀感恩之情,在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浪潮中扬帆远航、破浪前行!


校友介绍

潘志强,1979级英语专业校友。衢州二中原党委书记、校长。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     

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首届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浙江省功勋教师等荣誉。


“芳华灼灼,大爱无疆”——潘志强校友

为母校捐赠新作

7月31日,潘志强先生向母校捐赠个人新作《光荣与梦想—我眼中的衢州二中》。

 


图文信息中心副主任、学术期刊社社长唐恒钧教授为潘志强先生颁发捐赠证书,对其为母校捐赠的善举表示感谢。

 


图书馆、校友办、外语学院等负责人出席活动。捐赠仪式由发展联络办主任周红霞主持。

书籍介绍

《光荣与梦想—我眼中的衢州二中》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纪实作品,通过衢州二中首位校友出身的校长潘志强的独特视角,描绘了这所学校七十年风雨兼程的历史长卷。书中不仅追溯了学校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还通过深入访谈与个人经历,展现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与成就。作者以其真挚的感受、深刻的思考以及丰富的史料,生动讲述衢州二中从创立到今日的辉煌历程。

《光荣与梦想》不仅是衢州二中的校志校史,更是一部反映新中国特别是浙西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微缩史”。翻开这本书,一幅幅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照片,一行行充满深情与温度的文字,仿佛在引领读者与衢州二中的历任老校长及往届校友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本书不仅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系统回顾,也是一次对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的深刻探讨与反思,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赠书师大 文脉传承

潘志强校长在《光荣与梦想》的后记中这样写道“这是命里注定的写作题目。我在衢州二中校园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了40多年,是这所学校历史上首位校友出身的校长(后任党委书记)。

也正因与母校有了共同的生命感受,那些群星闪耀般的衢州二中人,那些历经时代脉动的隽永回声,那些美好温情的记忆碎片,时常涌进我的内心深处,日渐沉淀起丰沛的情感。”

 

 


感怀于浙师母校也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我决定将我的职业生涯之书《光荣与梦想》捐赠给母校。浙师大与衢州二中拥有相似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故事在岁月中得以珍藏,还能为曾经以及现在在浙师大与衢二中校园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们,留下一份能够引起共鸣的精神财产,以此献给所有可爱、可敬、可亲的浙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