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作为校长,参加了在浙江师范大学办的研修班,中国给我留下了更好的印象。”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非共和国总统福斯坦·图瓦德拉来华访问并出席峰会,访问期间,他愉快地回忆起在浙江师范大学参加“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时的难忘经历。
“原来我的校友是总统!”不少浙江师范大学学子这样说。2016年,福斯坦·图瓦德拉当选为中非共和国总统,鲜为人知的是,他曾来过金华学习,早在2005年8月,他在浙江师范大学研修。
金华之行令他印象深刻:“我们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经验。”
“时隔近20年,福斯坦·图瓦德拉总统能提起这段在金华的学习经历,让人倍感温暖。”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毛锡龙感慨地说。当年,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正是这个研修班的带班老师。
福斯坦·图瓦德拉(左)
作为教育部首批4个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和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从2002年开始,浙江师范大学就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积极承办教育部、商务部委托的援外培训研修项目,“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就是由中国政府支持,浙江师范大学主办,也是该校承担的国家教育援外培训任务中学员层次、水平、规格最高的研修项目之一。
在金研修期间,福斯坦·图瓦德拉(右一)与研修班授课专家朱旭东教授合影
“当时,福斯坦·图瓦德拉的身份是中非班吉大学校长。研修班学员有19人,来自15个非洲国家,基本都是各国的大学校长。”毛锡龙说,非洲校长们来金华研修学习的主要内容,便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情况和高校运营管理情况。研修时间从8月9日—8月28日,共20天。
在这20天时间里,非洲校长们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金华度过,除了时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徐辉授课之外,浙江师范大学邀请了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比如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知名学者。
学习形式主要是讲座交流和实地调研相结合,为了让非洲校长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有全面认识与把握,研修班一路考察了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地方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比如去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参访调研,还到访了当时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这段研修经历给福斯坦·图瓦德拉留下了深刻印象。就任总统后,他在与我使馆负责人会晤时还专门提及并愉快地回忆了这段研修学习经历。如今,再次回忆这段经历时,他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这样的研修班,更好地观察和学习到了中国政府是如何推动高校方面的工作,我们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经验,中国高校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教学和科研方面,对非洲校长来说大有裨益。”
在研修期间,福斯坦·图瓦德拉曾表示,研修班的学习让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经验和高校运营管理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中非共和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他希望能以研修为契机,推进中非高校与中国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他还代表班吉大学与徐辉一起签署了与浙江师范大学的合作备忘录。
透过一扇“窗”看到中国
“印象中,参加研修的福斯坦·图瓦德拉为人低调,每次研学活动,他都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毛锡龙说。研修过程中,为了让非洲校长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金华文化,一行人还到访了故宫、长城、西湖,也在金华市区体验了本地的茶文化。当时,福斯坦·图瓦德拉还在茶艺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致地学起了茶艺。
福斯坦·图瓦德拉在金华感受中国茶文化
从2002年至今,浙江师范大学承担的国家援外培训研修项目近300个,有6000余名各国官员、专家学者在金研修,培养了一大批非洲的“中国通”。去年,毛锡龙随团在纳米比亚访问期间,就曾偶遇一位研修班学员。
福斯坦·图瓦德拉(二排左四)
在浙师大“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结业典礼上
在毛锡龙看来,研修班是中非学校之间一个交流互鉴平台。“我们举办了很多交流活动,非洲学校的好做法,我们一样要学习。研修班像是一扇‘窗’,非洲校长们透过这扇‘窗’看到中国,并把‘中国经验’带到非洲,推进非洲国家的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