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俞正强,浙江师范大学1998级教育管理专业校友。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他从事基础教育38年,提出“儿童德育始于行”的儿童成长观,并建设“十会课程”“十能课程”“活动课程”“报告课程”四大育人课程体系,成为浙江省幼小衔接与特殊儿童教育典型案例,已在6个省份应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他提出“把课上对”的“种子课”理念,为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了教学经验。他热衷于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成立教师工作室,培育出多位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为宣传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争做新时代大先生,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教育部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浙师校友俞正强上榜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拟推荐人选名单。
人物故事
保持善良 保持努力
俞正强从事小学教育38年,一直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教育初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育人于细
用成长共生场代替博弈场。俞正强提出了“儿童德育始于行”的儿童成长观,用课程系列为抓手,推动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思政队伍的成长,远则成就孩子的家国情怀,近则解决了课间圈养、校园霸凌、居家厌学等现实校园问题。形成了“行为→习惯→能力→能量”的育人逻辑线。
育人工作是校园始终如一的工作,育人是一件实实在在,分分秒秒需要干的事情,怎么干呢?
首先,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那么,小学在这个总方针中所应承担的任务是什么?俞正强认为小学是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是接班人培养的奠基部分。这个部分落实在两个基本点上:一个是心的善良,另一个是行的努力。为此,他提出了结合校园价值的校训:保持善良,保持努力。这个校训得到了全体师生与家长的认可,从而建立起了育人的价值基础。
其次,将育人的工作纵向分解为六年,横向分解为四个领域:行为、动力、活动、评价,由此设计了四门育人校本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为全体老师提供了方法层面的支持与支撑。
课程一:《十会课程》。在一年级开学的第一个月里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十个会,一开始做对了,这是育人的最关键之所在,行为习惯是将美好品质予以固定的最好路径,是“儿童德育始于行”的第一门课程。俞正强带领优秀班主任在工作经验中总结出来。编撰了教材,编写了教学辅助材料,将老师的育人从“杀虫式”管理变成了“成长式”培养。且每一年的实践都丰富充实了《十会课程》,使得《十会课程》在实施中充满了活力。2023年已经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22年获得浙江省幼小衔接经典案例。
课程二:《十能课程》。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孩子们以新荣誉为载体,实施了《十能课程》。用这个课程解决了孩子们动力问题,解决动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给每个孩子以希望,将孩子置于成长的共生场中,为此,改革了原来的荣誉办法,制定了“新荣誉办法”,成就了《十能课程》。
课程三:《活动课程》。学校的老师们在《活动课程》中体会了育人过程中活动的魅力,活动必须是基于孩子成长的具有完整过程,深刻体验的真活动。不是为满足文宣需要的应景活动。当老师们体会到活动的力量后,就会为孩子们的成长设计活动,而不是简单的训斥。
学校的《活动课程》分为1月到6月的主题活动课程、9月到12月的梦想领袖活动课程两部分。每一个活动都持续半年,从意愿到计划到组织到实施到展示到总结。孩子们深度地去做一件事,体验做事情所需要的周全、耐力、合作、沟通、艰辛、成就、快乐,从而建设了宽广的胸怀。
课程四:《报告课程》。主要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以一场报告的形式展开,在《报告课程》中,学生自己成了评价自己的责任人,通过寻找例举具体的学习成果来形成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运用学习成果向父母报告的形式,将全家人聚在一起,来讨论孩子的成长,真正使评价起到激励作用,达到自胜自强的效果。从而远离心理崩溃,减少极端事情的发生,成为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
这四门课程形成了一个育人的课程体系,配合师德、师风建设,使老师们都在这个育人体系中成为一个课程的实施者与课程的创造者,在近十年的实践后,老师们普遍反映,到六年级了也没有出现躺平的孩子,不论成绩优劣,均能保持足够的上进心。
教书于趣
俞正强提出了“把课上对”的种子课理念,将“课怎么上孩子们都能明白”“课怎么上作业可以少”的认识与实践的经验编成了关于“种子课”的教学系列专著,为一线教学改善提供了范本。
目前作业多是校园的一个顽疾,刷题成了一道风景,如何改变这个局面?俞正强指出作业多的根本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课上对。学生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于是只好通过不断地刷题来强化孩子们的记忆。改善作业多,改善学生厌学的最优办法便是老师学会上对课。
俞正强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他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获得的,他的学生都特别地喜欢数学。没有学困生、作业少是真的可以实现的,其前提是老师要花时间去学会教书。为此,他整理了《种子课》系列专著,教育大家顾明远先生亲自作序,成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案头书。目前,《种子课》的认识与理念开始影响到其它学科。
成长在传承中
俞正强在精进自己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热心于培养年轻教师,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成长了一批教育中坚。
他结合自己教书育人的成长经验,总结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阶段》,从而为教师培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提供了一个视角,并依此开展教师培养,培育了许多地方上知名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同时,他还参与了多校的师资培养,目前被聘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外聘教授、杭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北京明远书院研究员。
为此,俞正强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形成了磁场效应,其高尚的师德、高超的教学艺术,影响了许多的学生、学校和老师。
用心用情教书育人 只为桃李竞相开。俞正强老师一步步践行着教育家精神,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用心、用情、用行诠释育人情怀,播撒教育的种子,收获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