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同学,是战友,更是知己。他们在“浙”里播下梦想的种子,静静等待,终获一片花开。我校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朱诗勇、林琳同时保研至东南大学,继续他们的学习生活。众人艳羡的背后,是他们三年的努力与坚持。
执着坚定,花开绚烂
朱诗勇,曾获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连续三年校一等奖学金等,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并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近30项奖项。
这四年里,他做时间的主宰,合理规划支配生活。大一多多尝试,大二明确方向一往无前,大三努力冲刺势如破竹,三年铺垫换来大四的收获!学习的味道是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朱诗勇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渡过苦海,身达彼岸。
但是朱诗勇的大学之路并不一帆风顺。他曾回忆:“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2016年数学建模国赛时,我们小组在第一天晚上临时换题,比赛只剩下两天的时间。当时我们很着急,但是急是无用之功。从找文献、建模、修改模型到最后的写文章,在那三天里,我们只睡八九个小时。”结果总是不会辜负全心全意付出之人,这场与挫折磨难的对决之中,他们最终收获了满意的结果!“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心存梦想,执着坚定,你终会抵达。
除学习之外,朱诗勇也加入了学生会,并且参加篮球队,奉献自身的热情。在他看来,学习、工作和运动是没有冲突的。他认为在大学期间,自主把握学习时间为重中之重,劳逸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研路上,朱诗勇意识到了参加各方面竞赛的重要性,尤其是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这些都是叩开求学之门的砖与石。从一方面来讲,各类竞赛是对课堂上学习知识的扩充和应用;从另一方面看,竞赛拿奖也是保研面试材料审核时的奠基石,它们在保研道路上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越努力,越幸运。” 最后,他用这句话勉励同学们,话也简单,心也简单。朱诗勇用自身的经历诠释了努力才是开启人生之门的真理之匙。
勤奋苦学,破土发芽
林琳,我校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十佳学子”,保研东南大学。曾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动感地带”奖学金等,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组)一等奖、“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华东杯”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特等奖,连续两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金奖等近30项奖项。
林琳的大一并不顺利“做得多,错的也多”这是她对大一的总结。如每一位大一新生,为锻炼自己,她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加入校ACM集训队。每晚熬到12点。她做了很多,但数学专业课成绩并不优异,绩点班级排名12,与奖学金失之交臂。她说“虽然发展评价年级第一,但是这都无济于事,没有奖学金,没有各种荣誉”这份挫败,至今仍存于她心中挥之不去。
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低到尘埃,亦可花开绚烂。朋友的鼓励让林琳没有就此自暴自弃,振奋精神从头开始。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与朱诗勇不同,林琳在大二退出学生会的工作,将自己投身专业学习、数学建模与ACM竞赛。“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林琳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句话的合理性。大三,林琳在意识到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后,离开了她所热爱的ACM,即使不舍,还是选择离开。有人说:“人生百年,不过是教人如何取舍”林琳大学三年,不断放弃,也在不断收获。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林琳所做每一件事,皆源于热爱,忠于内心。她,热爱数学,当被问到学习是否辛苦时,她说:“其实学习不辛苦,探索数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很享受摸索数学的过程”她热爱计算机,于是自学编程,每天早上、晚上、周末的时间都在机房度过。她说:“自己看到了务实进取的另一面——热爱”
林琳今日收获,还离不开她的刻苦勤奋。在专业课学习上,她常常花半天的时间摸索数学;为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她报名参加研究生讨论班。在竞赛上,她抱着“比要求做得更好一些”的态度。比赛前,她做足准备:看历年获奖作文,寻找共同点;自己做题,为达更好。比赛期间,她每天睡眠不超过4个小时。她说:“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实力,就可以排除万难,尽可能做到最好”
从低潮挫败错失奖学金,到触底反弹获得各类国家级一等奖,再到保研东南大学。她,纯粹学习,不畏结果,顺其自然。
采访的最后林琳送给学弟学妹们四句话:
“我们所付出的一切,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是让爱我们的人感到幸福。”
“每一点的付出,都不会是无用功。”
“每一分的懒惰,最后是会付出代价的,都会在日积月累中得到质的恶变。”
“每天多一点点努力,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这个奋斗着的自己而感到骄傲。”
文字:方芷暄、洪子媛
图片:数信学生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