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奔祥,2013年毕业于我校应用化学专业,2013-2018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超忠研究员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继续在李超忠研究员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赴美国Scripps研究所PhilS.Baran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迄今为止,他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2篇)、J. Am.ChemSoc.(2篇)、Angew.Chem.Int.Ed.(2篇),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021年获上海市扬帆计划。
2022年4月5日,斯克利普斯研究所Phil S. Baran教授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题为“Ni-electrocatalytic Csp3–Csp3 doubly decarboxylative coupling”的研究论文,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张奔祥博士、Gao Yang博士(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Phil S. Baran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2023年10月3日,斯克利普斯研究所Phil S. Baran教授团队在Nature期刊发表题为“Complex molecule synthesis by electrocatalytic decarboxylative cross-coupling”的研究论文,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张奔祥博士、何嘉彦博士(202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Yu Kawamata博士、Phil S. Bara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024年4月4日,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Ryan Shenvi教授、Phil S. Baran教授团队合作在Science期刊发表题为“Carbon quaternization of redox active esters and olefins by decarboxylative coupling”的研究论文,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甘绪成博士、张奔祥博士、Nathan Dao博士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Yu Kawamata博士、Phil S. Baran教授、Ryan Shenvi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张奔祥校友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和不懈追求。他勤奋刻苦,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也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他的母校,我们为张奔祥校友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和欣慰。他的成功同时也彰显了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平台的支持。我们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张奔祥校友正是这一教育理念下的杰出代表。
我们衷心祝贺张奔祥校友取得这一重要成果,并期待他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为科学事业和人类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以张奔祥校友为榜样,勇于追求梦想,不断超越自我,共同书写学校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