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温情如和煦春风,将关怀与慰问飘散到天涯四方的校友;校友则化丰富的经验为启明星,引领莘莘学子的前行之路。我校心理学院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场校友寻访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是为了向校友们传达母校的关心和温暖,更是为了凝聚校友力量,共同助力学弟学妹们的成长。本期我们精选了7位杰出校友,通过他们的实践经验分享,为同学们提供宝贵的职业启示,激励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以无畏的姿态书写人生华章!

 

访谈实录

 

林甲针

浙江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在与林甲针老师的深入访谈中,他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从同理心、边界感与社会关系三个维度深度剖析当前中国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建设性地提出构建“感受孩子感受、团队协作、家校社”的三元体系的解决方法,且强调推进心理课程下乡的重要性。此外,在林老师的悉心讲授下,同学们汲取了心理健康团辅相关知识,受益匪浅。

 

徐伟英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校友

绍兴市心理健康学科带头人、

绍兴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徐伟英老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她通过引入丰富多样的案例和实际操作,生动地展示了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方式,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探讨了心理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可能性。

 

韩文莲

教育管理专业校友

宁波市教坛中坚、宁波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与职业发展,韩文莲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指导同学们学习要注重厚积薄发,并鼓励大家将心理学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李佩贞

应用心理学专业校友

温岭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

 

针对当前心理系学生普遍倾向于考研的现象,李佩贞老师肯定了考研无疑有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提高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并积累更多宝贵的实习经验。然而,她也建议学生们,考研与工作并非一定相互排斥,只要抓住合适的时机并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样能够为自己未来的大学生活制定更为明晰和切实的规划。

 

斯怡安

教育学专业校友

浙江省首届优秀培训师、浙江省心理健康先进个人

 

斯怡安老师着重指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需紧密结合实际情境,深入洞察每一个体的具体差异。她建议我们应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面对心理问题,避免过度阐释或简化问题,以确保我们的理解和应对方式既科学又有效。

 

林杏雯

教育学专业校友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

温州市师德楷模、教坛中坚

 

林杏雯老师以温柔体贴的言辞和耐心的倾听,给予了同学们宝贵的启示。林老师认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应该专注于提升自己在感兴趣领域的能力,并积极参与社会上与心理学相关的活动。她鼓励我们只要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一方天地。

 

付春林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校友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

 

在线上访谈中,付春林老师强调了心理教师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特别要重视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引导他们以积极正面的态度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心理教师还应针对本校学生的特性,开展适应性心理辅导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抵御各种心理风险因子的能力。

 

实践心得

 

通过这次访谈,让我明白一名专业的心理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具备耐心、倾听和共情的能力。

——余卿璇

此次访谈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能力的个体。

——王维苑

 

此次活动联结了校友与学子们的情谊,将母校的温情表达转化作学子们以前辈们为榜样的精神动力。同学们聆听了优秀校友们的殷切教导,一定能够通过深刻体察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的需求变化,从而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作出理想而可行的未来职业规划。学校将继续鼓励广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访问优秀校友,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规划,为社会与自己的人生描摹满意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