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不知不觉离中文791班校友毕业已过去四十年。离开那年,他们正值青春,且看前路浩浩荡荡,怀揣梦想各自赶路;如今回首,看金风细细黄叶地,感叹昭华流转光阴逝。好在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这群曾经肆意追梦的中文系“中文系少年少女们”终于迎来相聚,在浙师大共叙芳华记忆。


图片


  这场时隔数十年的返校之旅持续了两天。11月21日,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们相聚于人文学院的一楼大厅,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吴洪涛和党委副书记陈海峰对校友们“回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校友们介绍了学院现在的建设和发展,让校友们对这所曾经自己再熟悉不过的高校进行了重新的了解,为母校发展之迅速感到惊叹。


图片


  重返校园,面前的灯火阑珊之景难免引起校友们对旧时读书生活的怀念,趁着大好机会,校友们一起去了五幢老文科楼的“旧东大”教室。以前,“旧东大”是浙师学子们学术的精神摇篮,也是在这里,中文791班的校友们度过了他们最难忘的青春岁月;现在,新东大作为曾经“旧东大”和“新西大”的延续,仍保留着充满历史沧桑的深褐色木椅和木桌,成为这群校友们心中永恒的记忆,也是最难以割舍的地方。大家找到了自己曾经的位置,一起在这个陪伴了大家四年青春的教室里进行了合照,对逝去青春作再一次告别…


图片


  一行人散着步、叙着旧,一路走过了东田、正阳湖、启明湖以及以前生活过的食堂、宿舍、老校门等,从现在的岁月里慢慢走回旧时光。无论是路边成片掉落的银杏叶、初阳湖边幽静的小道还是路上三两路过的青春面孔,无一不引起校友们的感慨。“当时的校门口啊有一个传达室,我们每天都有同学去那里拿亲朋好友寄来的信件和汇款,这是我们同学每天最幸福最期盼的事了吧”,一位校友在重游故地时感慨道。


图片


  11月22日,校友们来到了新月湖畔的非洲博物馆。在馆里,他们欣赏了丰富的馆藏、精美的艺术,感受了每个物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底蕴,从中领略了浙师大师生在非洲研究学科方向上的巨大成就,在新建设、新发展中感叹校园文化的多元化以及学校学科建设的新气象和新方向。


图片


  “四十年前,北山脚下,青葱少年齐聚南窗北窗,易理明志,祈愿成长;六十岁后,教学楼前,一群同学相会教室操场,春花秋月,只待安康。”阔别数载,再次踏入校门,这里已变成了别人的青春,但偶尔低头,却仍能感受到脚下的温度。借此良机,中文791班校友们还用笔下的诗行于笔画间记录下自己的万千思绪,有人忆“高村的牛骆家塘的贼,情人坡的脚步尖峰山的雪”;有人叹“四载同窗,曾为几多狂?”;有人盼“曲终人散情未了,来日再聚金华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值秋意浓,校园内路旁时常被风吹拂舞动的银杏叶一直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初阳湖里的黑天鹅也静静地观察着每个人的点滴变化,时间在一刻不停地往前走,总有故事在悄悄落幕,但同窗四载的真友情又何虑,散落各地的回忆总会在某个契机下汇聚,那段属于他们的年华,会永远鲜活且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