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优秀的语文教师
如春蚕吐丝
以纯粹之心
筑师者之魂
她是全国最美教师
若春风化雨
用满腔热爱
述语文之趣
祝响响,浙江师范大学200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
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教师
2022全国最美教师获得者
“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刚刚结束培训,从北京返回学校之时,教师节已经结束,可祝响响却收到了迟来的惊喜。下课喧闹的教室里,一个学生双手背在身后,像是藏着什么。看到响响老师那一刻,他变魔术似的从背后拿出了一支手工花,递给老师,在说完“教师节快乐”后,红着脸跑开了。手工花上写着:“你念念不忘的那个人,永远都没有忘记你。”这一刻,祝响响心头的某根弦被这份迟来的礼物拨动了。
祝响响在教师节收到的纸花
26年前,17岁的祝响响怀着一腔热血入职浦江县的一所城区小学,成为年轻的语文老师。潜心教学业务的她逐渐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这么多年的执教生涯,成千上万的课堂,最令她难忘的还是14年前的一堂竞赛课。
2008年,祝响响代表金华市参加省级课堂教学比赛。比赛课文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雷雨》,她预设的课堂重点是学生通过雷雨的照片和文字理解课文,最初的思路是这个课堂“需要”怎么设计,能让学生给出完美的回答、能让课堂顺利地衔接,这也是很多教师想要表现的公开课。
祝响响前前后后一共试了16次课,虽然课堂的效果貌似很好,但实际上同学们对于她所说的知识点并不完全理解。在长时间的准备、反复地修改、与孩子不断磨合之后,她开始深思“上课到底是为了什么?”
祝响响赴全国各地进行教学示范
“其实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作为老师,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正中央,一切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学。”最终她把《雷雨》的课堂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同学们将课文中的雷雨与生活实际结合,感受自然的魅力。此后的十几年,她也真正“蹲下来”去聆听孩子的意见,孩子缺什么,她就给什么。
爱与被爱像一朵并蒂莲,在给予爱的同时,祝响响也收获了来自孩子们满满当当的爱。在祝响响的执教生涯中,有数不清的孩子明确向她表达了因为她而爱上语文的想法。“祝老师,下节还是您的课吗?”“祝老师,您明年还会来教我们吗?”这些充满稚气的问题,时常萦绕在祝响响的耳畔,让她倍感欣慰。
祝响响赴西藏支教时和孩子在一起
这种“念念不忘”是祝响响心中最美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的名字挂在嘴边轻唤,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底,把学生的成长进步看在眼里,把学生表达的爱意仔细收藏。“孩子都是有向师性的,他会因为喜欢你这个老师而喜欢你教的这门课,会因为喜欢这门课而喜欢上学。”而这种快乐与幸福,支撑着祝响响的教育之路。
“乡村的孩子是来‘渡’你的”
2013年,祝响响的第一次支教之旅开启。由于对乡村教育知之甚少,但当她站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某小学的讲台上,看见台下一双双木讷的眼睛时,祝响响的心中止不住地泛起阵阵酸涩。“农村孩子太渴望好老师了,以后任何一个支教机会我都会牢牢抓住。”祝响响坚定地说。
最初去贞丰县时,学校没有多媒体,仅有的教学工具是一支粉笔,以及一块被岁月斑驳得满是“皱纹”的黑板。在祝响响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不能因为没有多媒体就放弃。一只粉笔一块黑板,老师照样可以上课,关键是有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怎样调整自己的要求,和孩子们达成默契。
经过几次支教,祝响响发现大多乡村教师有一个固化思维——“我们本来就落后,所以落后很正常”。好几次当她想举办一些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时,当地教师并不能理解,而这种观念上的差别恰恰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前往金口河支教前夕,祝响响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我们过去两个月,总有回来的那天,当我们回来之后,真正带不走的是什么呢?”
祝响响在金口河开展东西部扶贫“云教研”
翻来覆去地思索之后,她带了一个“小鱼易连”的直播设备前往支教地,决心用这个媒介与乡村教师保持长期联系。借助这个设备,没有录播教室的金口河只需要一根网线、一个显示屏,就能与相隔2000公里的学校进行教学研讨。
“云推普”是祝响响组织的热门活动之一,在直播平台她耐心地指导学生学好普通话。这些有趣的活动,不仅打破了当地老师的固有思维,也让思想的种子在此处生根、萌芽、繁茂。
支教结束后,除了第二年再次前往金口河回访外,祝响响还时常利用“云教研”平台给那里的教师做研讨,因为突发的疫情,她还通过钉钉平台给那里的学生上起了线上课,开启了“响响老师的绘本课”“响响老师的习作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祝响响支教时和孩子们的合照
“你们是来贵州帮助孩子的,但其实这些孩子是来‘渡’你们的。”初去贵州时,一位当地企业家的一句话,至今回响在祝响响耳畔。从前,如果学生不完成作业,祝响响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但有一天她真正推开这些孩子吱呀作响的家门,发现他们的物质条件是如此贫瘠勉强,对孩子们不忍的情绪瞬间喷涌而出。她不再埋怨,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帮助这些孩子,她的心也变得更加纯粹。
参与过多次支教后,祝响响越发清楚地明白了“为师者”三字所承担的重量。于祝响响而言,这是一个师者人生中最为深刻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过很多地方后,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一颗浮躁的心也会因为岁月的沉淀而更加安宁。
“我只是千万乡村教师的缩影”
“在职业选择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应该当老师,没有任何犹豫。”祝响响的教师梦,是从小种下的种子,生根发芽的结果。童年时期的她独自留守在外婆家,性格敏感爱哭。她的小外婆是一位小学老师,也是她温柔的启蒙老师。小外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关爱,治愈了祝响响的心灵,也播下了教师梦的种子。
选择志愿时,祝响响的脑海中闪过了小外婆瘦小却饱含力量的身影,于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师范院校。毕业后,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自信地走上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的讲台,开始她钟爱一生的教师生涯。
祝响响与孩子们共享阅读时光
参加工作后,祝响响希望遇到不断成长的自己,以更好的素养去教育祖国的未来。她了解到浙江师范大学方卫平教授在儿童文学方面很有造诣,便申请到浙江师范大学进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函授学习。在方教授的课堂上,祝响响深切地体会着绘本的魅力,也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与中学教师、高校教师一同学习、一同探讨,也让祝响响受益匪浅。
祝响响在名师工作室活动中发言
2004年毕业季,当时祝响响的班上一共有130余人,其中大多都是中学老师。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祝响响惊讶地发现,自己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拿到了班级第一的成绩。翻开彼时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娟秀而认真的字迹记录下她收获的喜悦。“浙师大的专家们给予了我不少指导,让我的文学功底更加深厚。这些学识上的进步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增益,孩子们听课时更加有求知欲。”
祝响响的听课笔记
第三十八个教师节,祝响响入选了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在祝响响眼中,她只是千万乡村教师的缩影,“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乡村教师、支教教师,只是我足够幸运,能够作为他们的代表,收获这份嘉奖。”教育共富这条路,祝响响已经走了十多年,她希望未来能够同更多怀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继续走下去。
她很平凡
只是孩子们眼中的“老师妈妈”
她很伟大
把无数个日夜献给教育
献给了遥远的农村与山区
大爱无言 大音希声
她永远胸怀热爱
奔走在属于自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