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谢绍明:浙江师范大学0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校友,绍兴市颖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业务涉及文化交流活动策划、婚庆礼仪服务等。


  帷幕拉开,一束光打来,或轻或重的台词在练习了无数次后说出,一个故事就开始了……对大部分人来说,话剧是个挺小众的爱好,而对于谢绍明而言,在台上演戏有着最纯粹的快乐。

朋友都说他的状态十几年都不变,他说,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年轻,这份内心的能量,是戏剧给的,犹如在黑夜的荒原上找到了灯火。


他的文艺萌芽来源于话剧

  “我的文艺情怀是从大学开始的。”

2001年,谢绍明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在入学之前,他早就通过论坛、贴吧了解到,浙师大有一个厉害的话剧社团“阿西剧社”。所以,社团招募一开始,他就直奔“阿西”,最终从几百个报名者中胜出。


谢绍明(左二)的演出场景

  那时候,“阿西”成为谢绍明和伙伴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年度大戏前不分昼夜地排演,台前幕后,每一句台词、每一样道具、每一盏灯光,都是他们磨合的重点,为的是让观众进到剧场里,对号入座,明白晓畅。

毕业之后,各奔东西,“阿西”也有新人继续,而过去一起写戏、演戏的伙伴们因为话剧仍然有着一种无形的联系。

谢绍明还记得,今年7月初去台州拍摄时,多亏了当时“阿西”的小伙伴阿喜哥帮忙在当地联系小演员。

这种“革命友谊”让他们去往各地都能找到当地的伙伴支援。在没有见面的日子里,就算只是在微信群聊天,他们也会对上几句彼此才懂的台词“梗”,一句话,就把大家拉回共同的回忆里。

  “曾经是载体,如今是影子。”谢绍明说。




他的创业之路与戏为伴

  “谢绍明是个爱折腾的人。”了解他的人都会这么说。有时候,爱折腾也是爱生活的表现。

他大学时的专业是心理学,毕业之后去了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现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任教,在那里工作的两年里,谢绍明担任“正反话剧社”的指导老师,带着孩子们感受戏剧的魅力。

今年5月29日,是“正反话剧社”20周年演出的日子,虽然因为疫情防控他没能到现场,但那些和学生们一起排练的时光历历在目。

之后,他又去了西非国家多哥做贸易,在那个一个小时就能从国家的东边开到西边的国度,每天沿着海岸线开车去工作,黄昏的时候看一看落日,那样美丽壮阔的场景可以冲淡在异国他乡的艰辛。

“美好的事物是生活里的糖,文艺也是如此。”谢绍明说,他正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才能乐观对待生活,积极笑对人生。


谢绍明(左一)和话剧队的伙伴们

  回国之后,谢绍明的“折腾”没有停止。

因为从小对主持、演讲的热爱,长大后又喜欢上了话剧,他开始尝试做主持人。

2011年,他创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业务范围从婚礼策划、广告制作、视觉影像到展览展示。

虽然创业之路繁忙而琐碎,但他仍然会抽出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进行话剧排练,并加入了绍兴市文化馆话剧队。

除了为每年浙江省文化馆系统举办的浙江省戏剧小品大赛作准备,他也积极配合文化馆的文艺下乡等活动进行演出。


他的戏剧态度疗愈生活

  在谢绍明看来,话剧的精髓主要在一个“真”字上。“真”是人生命里本质的行动力,话剧兜兜转转,不过是想要返回这个根源。

“生活比戏剧更狗血,艺术会给予你力量。”谢绍明说,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们离不开小说、电视剧、电影等文艺作品的原因。

当你在作品中经历得足够多,旁观过不同角色的人生,或许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低谷的时候,会觉得,“嗨,也不过如此”。

很多人觉得文艺无用,如果说话剧带给谢绍明最实际的东西,大概就是面对人生的态度。

“可以从这些文艺作品中学到一些处理的方式,或者用戏剧化的方式去消解它。一件伤心的事,有时甚至可以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焉知非福。”谢绍明告诉记者,在戏剧的领域,其实有一种“戏剧疗愈法”,就是把你的生活演出来,通过对手,让你直面内心,知道如何去对待和处理。

“我们已经不满足于一种基本的生活,而是追求更充沛的内心世界,希望多遇到一些同道者,也希望生活中可以多一些文化味的活动。”谢绍明说。直到现在,在他的办公桌边,还放着一把吉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偶尔拿起来弹上两曲。在他看来,生活的责任让忙碌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而快乐与否就是其中的变量,学会给自己找乐子,是重要的生存法则。


嘉宾说

  绍兴市文化馆戏剧表演干部罗超琪:

谢绍明作为绍兴市文化馆戏剧表演团队的队长,在加入团队6年以来,参加过多届浙江省群众戏剧小品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团队组织能力强,经常亲力亲为。

在表演方面,可能是因为学过心理学,对于剧本的理解也很到位,备受队员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