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虎,1969年3月出生。浙江师范大学92届校友,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及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研究员,并担任《全球定位系统》杂志编委会编委。发表国内外学术期刊第一作者署名论文近60篇、授权专利8项。主要参与或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资助项目或课题,以及若干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全程参与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研制、发射、在轨实验,以及长期管理等过程。
有效独处,成就人生目标
1988年,蒋虎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学生。在校期间,这个孝顺勤奋的男孩秉持着他的信念,在实验室、图书馆、寝室乃至浙师的每寸土地上都留下了刻苦学习的身影。
回顾大学四年生活,蒋虎说道:“有效独处是成就人生阶段目标的良药。”
在独处的过程中,蒋虎与自己对话,更是与物理对话。他提到,物理虽说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挺有意思,比较吸引他。物理系有许多科目是很难学的,比如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这些都很抽象。于是,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补充练习,再参照答案,把解题思路过一遍。他还通过一些普通物理实验来加深自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相遇卫星,担起科研使命
2003年起,蒋虎先后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工作。2011年,他参与了他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项目——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工作,着手实施方案中的卫星轨道相关部分的稿子策划及仿真分析。提及这件事,他说道:“与墨子号卫星相遇,是科研的幸事。”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团队部分人员(蒋虎:图左一)
直到今日,蒋虎依然从事着“墨子号”卫星遥测数据日常监测与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一系列应对预案,为量子技术实验争取更多实验机会。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制团队(蒋虎:第三排左7)
在疫情期间,蒋虎也从未停止探索科学汪洋的步伐,他先后发表了3篇科研论文(工程索引EI检索国际论文 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得2项国家专利授权。2020年3月份,又收到了第四项量子卫星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通知书;另外,在量子卫星后续研究方面,2020年年初还取得了一项国家专利授权。这些量子卫星技术发明专利的授权将为国家实施后续量子应用卫星工程提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
蒋虎教授所获专利授权证书
他感慨道:“科研并非是轻松活,尤其是航天工程,加班是常态,永远是工作第一,生活第二,不过,看到自己的努力变成一篇篇永载史册的国际论文和一件件专利成果,我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科研人永远无悔!”
“科研人永远无悔!”这份对科学的忠诚与热血让人肃然起敬。他仰观宇宙星河,俯瞰科学汪洋,他脚踏科研之路,勇攀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