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
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为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代表颁奖
陈立群校友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陈立群 浙江临安人,浙江师范大学1977级数学系校友。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8年度中国教育十大人物、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奖等称号,入选“最美浙江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起来看他的事迹
↓↓↓
陈立群:愿倾尽所能庇天下学子共欢颜
2016年,放弃杭州民办学校百万年薪,花甲之年且身体状况并不太好的陈立群选择远赴台江支教且分文不取。
原本协定好的一年支教期早已满,他却依然在那里,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用在浙江30多年当校长积累下的经验为当地教育疏通自我“造血”机制,用爱心与责任感启发苗家娃的斗志、重启耕读传家的良好风气,帮助苗族同胞在精神上实现彻底的脱贫。
从1985年起,陈立群先后担任桐庐县窄溪中学校长、杭州市朝晖中学校长、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校长、杭州学军中学校长,是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在浙江省内首创宏志班,国内首创“精神教育”。由他领衔的《宏志精神迁移的实践研究》获浙江省新世纪十年基础教育重大课题评比一等奖,《宏志精神引领下学生精神成长的行动研究》被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
这些年来,他收获了“时代楷模”称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2018年度中国教育十大人物、浙江省春蚕奖、最美浙江人、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杰出人才奖、首届感动杭州十大教师、最美杭州人等多个沉甸甸的荣誉。
无论是在曾任教过的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还是在支教的台江民中,两所学校校园里的醒目处都写有一行红色的大字——“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这就是陈立群始终信奉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实现人性提升的前提就是对生命给予平等的敬畏与尊重,并且把精神渗透在一切教育要素之中。
“爱心与责任感”一直伴随着陈立群的教育生涯。他经历过不同的学校,接触过不同的生源,多次站上不同的起点,但他的管理均能从量变到质变,化腐朽为神奇,把原本普通后进的学校带到当地拔尖的水平。
2001年,他在浙江首开“宏志班”,以“回原籍高考”的大胆创举践行教育公平理念,更以“宏志精神”的兴起、发展和迁移的实践研究,率先在国内举起“精神教育”的大旗。
正因为心中有爱,所以矢志不渝;正因为胸怀责任,所以一往无前。
当年到台江民中上任后不久,陈立群下大力气解决师生吃住问题。在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小荷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相继启动,这是一个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系统培养工程,也是陈立群为台江民中打造的“造血”机制。
他大力倡导“推门听课”,鼓励教师间互相学习;他组织大山里的教师分批前往杭州各名校交流培训,从管理到教学,每一个环节都跟岗学习;他还把自己获得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杰出人才奖的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民中陈立群奖教金,鼓励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是要结束的,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陈立群想得很长远。在台江支教期间,他为全县、全州乃至省内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培训,义务作报告开讲座的足迹已遍布黔东南州16个县市以及州外其他一些县市,接受培训的校长教师现已超一万人次。贵州省教育厅专门成立了“贵州省陈立群名校长领航工作室”,首批30名校长已开始跟上他的脚步。他说,人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未来贵州地区的教育发展要靠这些中小学校长来出力,“我愿倾囊相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扶贫”。
台江县教科局为了充分发挥陈立群的名校长引领辐射作用,把全县18位初中小学校长分成六批到台江民中学习取经。陈立群始终做到热情相待,对校长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2019年2月,贵州省委组织部、贵州省教育工委、贵州省教育厅联合下文,要求全省各县市区学习推广台江县教育“组团式”帮扶的经验。
“我的支教故事”“中国基础教育十问”……在陈立群的案头,总有一叠厚厚的手稿,上面记录着他对教育的思考。他说,任何事都要有人来起头,尽管很多教育问题需要久久为功方见成效。“支教一路走来,我唯有用心去做,也许会留有遗憾,但绝不后悔。所求,只愿倾尽所能,庇天下学子共欢颜”。
来源 | 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