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秋,男,1965年生,浙师大校友。北京市第九十七中学原副校长,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现任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党总支书记,多次被北京市朝阳区评为校级优秀正职干部,高级教师。


 


“只要孩子幸福,那么三十一年的教学生涯就是我最大的成绩。”张文秋用热情的京腔回答记者,“老师最需要教育情怀,其他都可以慢慢来。”踏实朴素是他的代名词,勤恳钻研是他的座右铭,把学生视为孩子的他,始终坚持“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感受幸福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几十年如一日地执守耕耘。



系师大情结,化教育情怀

“对于师大,我是有情结的。”张文秋回忆道,“无论是风景,还是人情,师大都给人以‘大气美’的感受。”

在浙师大读研期间,教授全新的授课方式使他着迷。头脑风暴、小组交流、“大字报”式的作业呈现展示、每天的学习反思,“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拓宽了我的眼界。”所学的教育知识,都被其恰如其分地用于实践教学中,“我曾经运用所学的心理引导知识,采用‘一对一结对’的方式,使一个男孩由惧怕数学慢慢转变成喜欢数学。”作为 11级中澳硕士研究生班的班长,他积极搭建老师和同学的桥梁,在服务同学的基础上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这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在启发中参悟硬性知识。”




在教育这条路上,张文秋摸索渐进,由高级教师到校长,再到优秀正职干部,他谦虚道:“没有什么经验可言,只是当我把教育情怀真正融入认真踏实的职业精神里去时,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教育只是一个不完美的大孩子领着一群不完美的小孩子一起追求完美的过程。”


铭苦寒修学,携师心爱生

“我只是一个简单的普通人。”张文秋这样评价自己,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在以零分为英雄的十年文革浩劫中,他除了完成每天的义务劳动,晚上回家点蜡烛偷偷摸摸学习也是其必修内容。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朴素踏实、节约时间的性格,至今,他仍把时间利用得满满当当。“我通常有意识地把时间分为三部分,一是用来处理工作日常,二是花较多的时间下教室听课,然后把多余的时间腾出来看书,学习一些新知识。”他唯一的休闲方式便是在校园内转转,与孩子们谈谈心。“很多时间都不是自己的,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嘛,我无怨无悔,以教书育人为荣。”

淡然平和的心境,朴素勤俭的风格,他总能在忙碌的奔波中静下心来,悉心处理学生的日常琐碎。由于经常和学生们接触,他颇受爱戴,“孩子们很喜欢我,在他们眼中,我是一个严蔼结合的父亲。”




执鞭任教,已是第三十一个年头。张文秋如今仍坚持学习教育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用工作经验和新增知识给青年教师一些启发借鉴,他笑着说:“年纪大了记忆起来费劲,但是在关于教育的开放问题上我有发言权。”正逢浙师大甲子诞辰,张文秋衷心希望师大学子能够拥有包容的教育情怀,潜心学习打牢基础,并且祝福母校越办越好,桃李满天下。

(记者:文/陈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