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浙江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恰好是首届中澳班毕业十周年。郭安海,当年年龄最大的学生,2002年入学时已53周岁,56周岁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2009年退休,然而退而不休,奋斗不止。
郭安海,男,1949年4月出生,中共上饶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文明办原副主任,现任江西省上饶福海老年公寓院长、党支部书记、上饶市福海老年照护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上饶老年大学福海分校校长、江西省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教授。
学习上,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过去一名农村生产队的赤脚教师到今天饱读诗书的教授,这蜕变与他一生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1967年高中毕业,恰逢文化大革命,求学之路中断。1977年恢复高考,已是公办教师并任高完中的校长的他,因为县教育局领导不同意报名,求学梦再次破灭。1984年江西教育学院首届成人脱产学历班招生,圆了他的大学梦。但是,他并没有就此在求学路上停住脚步,2002年浙江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联合办学,招收教育硕士班,已经53岁的郭安海重新背上书包,继续他的读研梦。
为使精神文明建设观念在广大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他不断学习,学理论、学政策、学专业、学先进。多年来,一直深入调研、联系实际、笔耕不缀,发表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教育等方面的专著9部,主编、与人合作共12本,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负责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课题5个,并荣获全国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6次。还积极编写了许多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普及读本,如《“三德”篇》(1998年)、《世纪文明》(2000年)《公民道德建设读本》(2001年)、《上饶文明》(2002年)、《上饶市民文明手册》(2004年)、《公民道德“三字”歌》(2005年)。
在职时,俯首甘为孺子牛
“勤勤恳恳做事,多干事、做好事”是他几十年来形成的工作习惯。每个双休日、节假日,只要不出差,都能在办公室里找到他的身影,被人亲切的称为上饶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孺子牛”。
面对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薄弱的难题,他在抓典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饶红色资源的优势,抓好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两个全国爱国教育基地的管理和利用,组织开展了方志敏故事进校园活动,不但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而且走进全省各高校,在南昌大学举行了首场报告,连续举办了100余场,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传递了正能量。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他的为人做事赢得了市委、市政府、全社会的一致好评。2005年被人事部和中央文明委授予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表彰大会。
退休后,不用扬鞭自奋蹄
退休,退而不休,郭安海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尽责在老年事业上延续,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姿态继续为社会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退休后,郭安海领着儿子办起了江西省第一个大型专业化民办养老机构――上饶福海老年公寓,开始做起了积德的善事。从此一心扑在养老事业上,在办老年公寓同时,义务办起信州区朝阳镇敬老院;并创办了床位在家的养老院――上饶福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床位不离家,服务送到家”。2008年,还自费创办了全省第一所民办免费的老年大学,自己兼任校长,每周为老人上课,深受老人和员工的赞誉,得到省委老干部局领导高度评价,成为全省老年大学示范、上饶市老年教育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被推荐为“江西老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此外,他还为家乡修路,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于2011年筹资三十多万元建起了――自然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成立了老年体协、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被授予“江西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再次在人民大会堂受表彰。
正如他在《责任》自序中所写:“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郭安海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语言。
“我将永远履行一个家长的责任、一个公民的责任、一个永不退休的宣传工作者----文明使者的责任、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用余生感恩社会、奉献社会。”对于自己的成就与收获,他感谢母校的教育,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并将永远奋斗在感恩社会的路上。
文/校研会蒋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