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师大甲子大庆之际,我们有幸采访了师大颇为少见的“一家三院友”,外语学院英语82届校友洪岗、严慧仙以及英语09届校友洪淼,畅谈其重回师大的感受。
一家三院友,绵绵母校情。父亲洪岗教授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曾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母亲严慧仙教授是外语学院英语82届学生,现任浙江科技学院教学督导。女儿洪淼也是从外院走出去的骄傲,如今已是美国国务院认证会议口译员、美国法庭认证中文口译员、美国翻译家协会投票会员、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专业口译员测试认证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译员。
重回师大,依旧温暖
多年后重回师大,他们谈及最多的一个词是“变化”。阔别许久,师大和外院的许多地方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愈发浓厚的学术氛围,新增的双语格言,布置温馨的学院大厅,温暖怡人的外院咖啡吧...... “这些改变有利于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洪岗教授笑着说,“当年我们也曾想过要在学院开一个咖啡吧,但因条件限制未能实现。如今回来看到当年的设想成真,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这里探讨学习,真的很好。”外院的这些变化让他们重回师大时感到温暖。
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一家三口都曾是外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也都从事与外语专业相关的工作。谈到外语学习的经验时,洪淼学姐认为,学习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老师的教育,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坚持。想要真正学好一样东西,其过程是极其艰辛的,需要不停地反复练习。而洪岗教授也表示,语言是一场关于时间的修炼,“我们学外语的通常都是认真严谨的人,但也要多开拓视野,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时间多出去走走,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在外游学多年的洪淼学姐提出,学习外语最忌除本专业知识外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她鼓励外院学子多出去看看,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为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她希望外院学子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学弟学妹成为她的拍档。
寄语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谈及外语学生的专业成长,洪岗教授就“国际志愿者”这个主题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看法。“国际志愿者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不仅与专业学习相关,更多的是它能锻炼我们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不同立场、不同思维的体验给人以成长,不断开拓自我。”他以乌镇互联网大会和即将召开的G20峰会志愿者为例,鼓励外院学子多多实践、注重积累,“所学要有所用,每一次实践都是进步成长。”
严慧仙教授也认为在不影响自己学习的情况下,学生们应该抓住各种机会让自己走出校园,取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以锻炼自身能力。
而聊到外院“梦想酒坛”文化时,严慧仙教授祝愿外院学子都能通过努力实现“入学时的梦想”,在四年后掬一捧佳酿,把酒话今朝。
正值师大六十周年校庆,洪岗教授一家也以“梦想”这个关键词送上真诚祝福:“祝外院学科建设再攀高峰,达到国内顶尖水平,也祝师大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