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步云,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书记兼副院长,现任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校长。
2002年,有一群人从浙江师范大学各个学院聚集到一起,在当时徐辉校长的领导下以先进的治学理念,前沿的办学风格“白手起家”,创建了初阳学院。从此,浙师大多了一个精英培养的摇篮,教育领域多了一群卓越非凡的教师。
陈步云便是当时初阳学院创建者中的一员。2002年,他被调任初阳学院书记兼副院长,在时任常务院长的方健文教授带领下,与教工办赵春伟等老师同心协力,一步一步开创了培养人才、孕育创新的初阳学院。从初任书记一职时的犹豫到2006年被调离初阳时的不舍,四年的光阴记录下整个团队的和谐,也记录着陈书记的奉献和热情。
“你们叫我陈老师好了”,听到我们一口一个“陈书记”,陈步云笑着摆手。对他而言,“老师”这个身份才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2002年的初阳还是一个知名度很小的学院。陈老师说第一届学生是他们一个一个打电话招进来的。在高考结束后,初阳的第一批教工办老师和领导对符合初阳入学要求的学生进行筛选,很多没能进入他们理想大学的学生幸运地被陈老师他们关注。“初阳是什么?”“专科还是本科?”“初阳是什么专业?”……精业楼的办公室里,陈老师一行人在电话的这头耐心地解答家长和学生的每一个疑惑,将初阳学院的办学初衷“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善创新”传达到了每一个学生及家长的心中。
2002年的初阳还只有一百二十几个学生,但是陈老师等人却对每一位学生都十分了解,并为他们“私人订制”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发展计划。所有的了解都与新生家访密切相关,而作为当时的学院书记,陈老师主要负责学生工作,所以家访的大部分重任便落在了他的肩上。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家访。那个时候没有出租车这么便利的东西,我是一路坐着农村里的那种公交车再转坐三轮车才到了一个学生家所在的小乡村的。一开始以为学生家在山上,我就徒步爬上山,走了一半了,一问才知道已经搬到山脚下了,然后我又徒步爬下山。” 说起家访,陈老师像是陷入了遥远的回忆之中,虽然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每一个人身上的担子也很重,但是在陈老师的叙述中,我们清楚地听到了欣慰和满足,在他的眼睛里清晰地看到了他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和爱护。“那个学生家里真的是困难,他妈妈看到我来家访都激动得哭了,说小学初中老师都不来家访,从来没想过大学还有老师来家访。”对于家访中的细节,陈老师至今记忆犹新。正是因为家访,在学院了解学生的同时,也带给学生浓厚的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
2002年的初阳还是一个从零开始的“新”学院。10万元的启动经费他们精细计划,将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学生的成长之路上。“那时候我们就认定,只要学生有潜力,自己想学,哪怕只为一个人也可以出钱去浙大找老师。”陈老师说,初阳学院就是为那些高考失利的孩子圆一个清华北大的梦。
因此,初阳学院一贯以来都保持着创新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质疑精神,为学生提供和打造一个学术讨论研究的平台。在学院活动建设方面,“初阳的活动可以说是少而精,娱乐性的很少组织,因为学校里都有了。学院主要组织学术性强的活动,学生感兴趣,所以参与度很高。”陈老师强调,学院做出的努力一定要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因此,对于学校一些“凑人头”的活动,初阳的师生都“任性”地拒绝,而对于学术型的有益于学生思维拓展的活动都被很好得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学术沙龙和杰出考研人物面对面等都仍是初阳的特色活动,甚至逐步推广到全校的优秀活动。
“如果当时让我一直呆在初阳,我也愿意。”访谈中,陈老师常常对他离开初阳表示遗憾。虽然他和方健文院长、赵春伟老师等人都已离开了初阳近十年,但他从未停止对初阳的热爱,他仍默默关注着初阳的每一步发展,为一次失败而担忧不已,为一次成功而欣喜若狂。陈老师一直对初阳充满希望,对每一位初阳学子充满期盼。他期待未来的初阳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他期待初阳学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