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玲,女,浙师大校友,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校长,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理事、北京市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教育信息教育学会理事。先后获得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先进个人、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万名孝星”奖章、朝阳区优秀校级正职干部等荣誉称号。

 

从教29年,刘美玲老师一直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有用的好人”是望京实验学校和刘老师共同的教育理想。在她看来,要想培育出优秀的学生,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尤为重要。“如今的教师更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师范专业的学生也不应该仅仅拘泥于本专业知识,而是应该尽可能的多方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做到融会贯通。”结合如今的教育新形势,刘老师给师范生提出了建议,“只有这样才能服务学生,对学生负责。”


教学更需研学,在教育研究领域,刘美玲老师也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负责“十二五”朝阳区规划课题校长专项课题《培养中小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策略研究》,她多次协调沟通,积极处理收尾工作;主持课题《<行走台湾>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她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作为中国区专家,她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新媒体联盟联合开展的2015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课题研究,为《2016年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研究报告的汇总形成做出了贡献。她凭借着系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新媒体联盟联合开展的2015年度“中国基础教育地平线报告”课题研究,为《2016年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研究报告的汇总形成做出了贡献“我做这些课题的初衷就是想在教学科研方面探索一些新的思路,”谈起这些荣誉,刘老师笑着说道,“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教学规律分析问题,并能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动力,本身就是一见令人欣喜的事情。”


从“学校管理者”到我校2012届“中澳”班的班长,角色转换之间,她同样能游刃有余。谈起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学习经历,“严谨”是她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语。从授课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到学校严谨有序的课程内容安排都令刘老师印象深刻。当然,严谨之余,她更感谢师大“人性化”的管理。谈到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阶段她的身体欠佳,而学校了解情况后,努力与各方协调,最终改为以网上授课的方式,避免刘老师因两地奔波带来的劳累和不便。刘老师也坦言:“我十分感谢中澳班这么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平台,它让培训的老师们丰满了自己的羽翼,能够展翅翱翔,并将所学理论、实际管理方法应用到工作中,为朝阳教育注入新鲜活泼的血液!”


正值师大六十华诞,刘老师表示有机会一定会回师大,与浙师学子一同庆祝母校的生日。同时,她也送上了她的祝愿:“祝愿母校桃李天下,走向世界,再铸辉煌!祝福母校60华诞生日快乐!”

                                                  (记者:文/姚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