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品洋,男,1954年生,浙师大校友。现任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校长。曾任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绍兴市中学数学学会会长,绍兴市专家博士联谊会常务理事,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信息学竞赛功勋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等荣誉。两次获“浙江省基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被最早的学生亲切地称为“洋老师”的查品洋,在浙江省教育界也是知名人士。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曾是百年名校绍兴一中的校长,更是因为他在2010年被聘为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初中部校长后,“潜伏”一学期听课70节的“怪癖”。他率先推出“双语双文化”的国际教育模式,先后与200多所国外高中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阳光好学的性格,结合多年的教育管理实践,培养出他独特的“洋”视野。
师大的“洋”模式教学
自05年起在师大“中澳班”攻读教育学,外教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查品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有一次,玛丽外教接受了一个学员赠送的早餐。为避免破坏教学公平,她上课的第一件事就向全班学生表示若教学中她有任何不公正的处理,都可以拨打黑板上的举报电话。”此外,小组讨论与竞争、合作学习、图表展示、演讲等与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让查品洋感受颇深:“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内容虽然不比传统课堂‘满堂灌’得多,但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形式反复呈现了重点,许多知识我至今记忆犹深。”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也使其获益匪浅,除却考试,学习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论文都是老师评定学生最终成绩的重要因素。“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可以让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把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把学习评价渗透到每节课中。
大师的“洋”课程实践
在教育国际化道路上,查品洋始终不忘中国文化的根,他打造的“双语双文化”校本课程体系,试图培养的是“兼具中国心和国际眼光”精英人才。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是他工作中奉行的准则。在他看来,教育的形式千变万化,但其普世价值却永恒不变:“教育不仅是在塑造一个人,还可能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社会。”查品洋认为:“目前单一的分数导向下的教育模式必须被改革。”
为了探索更好的出路,他积极与海外合作高中探讨,走访学生家长聆听意见,发起多项课题,求索渐进,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洋”课程改革理念:即旨在走出一条国际化的教育之路,创设一个积极良性发展的教学环境。如今的绿城育华学校就践行着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我从来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领导,更不是学校里至高无上的权威。”查品洋在采访结束时说,“知识的更替换代在加快,我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喜闻浙师大甲子诞辰,他祝愿母校桃李满天扬四海,人才辈出硕果累,并寄语师大毕业生,希望他们能提高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培养独特的国际化视野。
(记者:文/陈懿 陈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