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列车缓缓驶过,学子不变的母校情思就是那执着守望的站台。品一杯香茗,执一纸信笺,缓缓道出那厚重岁月中的校友情怀。正值师大六十周年校庆,我校正陆续开展回访校友的活动,讲述那些属于你和师大的难忘回忆。那么今天的特邀嘉宾则是我校外国语学院94届英语系张春良校友。


张春良,省特级教师,现任永康外国语学校校长,曾先后任教于浙师大附中、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并担任过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兼高中校区校长,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金华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成长

从教二十余年,张老师已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同行认可的名师。近几年来,他常应邀到全国各地送教讲学,把自己倡导的“基于语感阅读与人文教育的外语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跟同行们分享,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乃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了众多外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在教育管理工作上,张老师努力探索,提出了“人性化管理,理想化教育”的育人模式,并于2015年秋季领衔创办一所高品质外国语学校。

但是,谈及诸多成就中最满意的地方时,他说:“听闻学生毕业后,仍津津乐道地回忆我的英语教学时,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张老师的教学都深得学生喜欢和认可。“用激情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用智慧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这是张老师为自己写下的教育格言,也是他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真实写照。他称自己的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成长,如学生写出令同行惊诧的英语作文时,因自己的教育引导爱上英语学习时,他都会真心地感到幸福。

获得感来自于师大的培养

不过,人生也难免有低谷。在评上省教坛新秀后的一段时期,他自己曾有过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也不知在专业上如何去突破,心情浮躁焦虑。后来,他回母校读了教育硕士,聆听了诸多专家的讲座,慢慢有了挑战自我的激情与欲望,并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创新,提出了具有独特思想与风格的“基于理性、文化与时政的外语教学模式”。“师大是我的多重母校,”他说道,“专科学习、本科函授、教育硕士都在师大完成。更重要的是,我在师大附中工作了11年,完成了一名教师的成长、教育行政管理的起步。师大带给我的是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张老师一直居住在师大边上,几乎每天都会到校园里散步。20多年了,他目睹了师大的巨大变迁,熟悉师大的角角落落,从红楼到初阳湖,从情人坡到新东大,有些只存在记忆里,有些还常青不老,跟他一起见证岁月沧桑。让他最有感触的是,在师大青葱岁月时纯纯的感情成就了他现今美满的家庭――爱人是他师大时的同班同学。

惟师大情怀永恒

不久前,听完浙师版的《南山南》,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当时的感受:“记忆,渐渐斑驳;青春,缓缓离殇,惟师大情怀永恒。动人的旋律,熟悉的画面,久违的情怀,不禁泪眼盈盈。”

“师大是我永远的牵挂,无法割舍的情怀”,他感慨道:“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祝贺母校六十周年华诞,祝福母校永远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