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男,浙师大校友。现任北京市日坛中学党总支书记,曾任北京市第九十七中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高级教师。曾获朝阳区教育劳动奖、朝阳区优秀党员、朝阳区“关心教职工生活的好领导”等荣誉。

 

“作为老师,我从没想过留名留声。只希望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对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学生,发挥一点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他不爱追名逐利,只愿扎扎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在师生眼里,他是最平易近人的校长,他用谦逊涂抹生命的底色,用淡泊冲洗平和的心境,他是师大校友王刚。

北京市第九十七中学的是一所借址办学、交通出行极为不便利的农村校,王刚老师曾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在他任职校长的四年中,虽有6名教师退休,但在岗教职工人数不降反增;虽然学生生源质量连年下降的情况下,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却不断提升;虽然新教师不断增加,但教师队伍却更加稳定,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正如王校长自己所说:“我是无欲无求,来到九十七中学,就是想做点事情,当我有一天离开九十七中学的时候,让大家能够说,王刚还是为九十七中学带来了一些变化,做过一些事情的就足矣了。”王老师现任北京市日坛中学党总支书记,虽然工作地点有变,但他依然以如此之心境为学校做事,给身边的同事、学生带去积极的影响。

北京与浙江相隔万里,王刚老师千里迢迢奔赴师大,通过“中澳班”看见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在这里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拓宽了教育视野,外教的课让我直接接触、了解到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同时和学员们之间的交流也开阔了教学思路。”王老师来自北京,但“中澳班”的学员大多是南方人,南北方地区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观点的碰撞,他亦在其中思考南北方教学差异:“南方的同仁们给我感觉更加开放,办学自主空间更大,我们北方相对显得中规中矩。”同学间交流频繁擦出思维的火花,引发了他对教育系统更深层次的思考,但他依然深情地说:“南北方教育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我们仍然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对教育满怀热情、满怀执着。”执鞭任教二十余年,早将教师这一职业琢磨透彻,如今作为学生重回课堂,对他却是不小的考验。王老师坦言:“到‘中澳班’有一种久违的当学生的感觉,在教室里静下心来,安心坐住,认真学习,对我们这群人是一个考验。”

“中澳班”采取的是短时集训教学方式,谈及对师大的深刻印象,王老师笑着说:“因为我们是短时培训嘛,和同学们不是长期生活工作在一起,所以也少有机会与大家发生刻骨铭心的事。但在我印象中,所接触到的老师们都是热情、朴实、诚恳的,同学们也都是友好、上进的。”师大60周年校庆,王刚老师对学校寄予祝福,希望师大培养出更多坚守职业良心,满怀激情和职业情怀的教育人。同时,他亦对师大学子谆谆教诲:“年轻人,一定要对人生有激情和热情,在闯荡人生的同时,一定要坚守良心底线、坚持本心、坚定信心。”

(记者:文/单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