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树华,男,1963年生,浙师大校友。现任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市府办党组书记。曾任温州师范学院党()办主任、副院长,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

19岁大学毕业,21岁入党并开始走上中学行政岗位。他教过中学、大学,当过班主任、副院长……漫漫长路不作停息,是坚持成就了现在的他。布衣青衫时气贯长虹,实现自我后仍不改初心。他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多谋善断、对教育情有独钟,他就是我师大的校友谢树华。


书生意气:伴良师似益友

打开尘封的记忆之门,谢树华将他与2004级“中澳班”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个班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舒志定老师和杨辉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们亦师亦友,亲密无间,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教学相长,互敬互爱,他携带着这份特殊的关怀启程,又打开这份难忘的记忆归来。

他对澳大利亚老师的敬业精神、教学形式、考核办法赞不绝口,并且着重强调了那可贵的“中澳班”教学组织形式的广泛参与性。这种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团体协作精神,因此班级同学之间感情特别融洽。“当时我在温州教育局分管教师教育工作,正因为这种教学形式,我曾把Michael老师请到温州为我们的教师培训上课。在这方面对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我很有启发。”学而有所思,学而有所得,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从点滴经验的积累,直至描绘成自己的磅礴画卷。


情有独钟:献终身于教育

“虽然现在离开了教育系统,但是我对教育还是非常有感情。”在教育面前,谢树华充分展现了他感性的一面。本科、硕士学的都是教育类,在中学、大学教过书,当过学校行政领导、政府联系教育的副秘书长、教育局局长,他与教育多了一层“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富有深沉的教育情怀。

经历师大的学习以后,他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我们要追求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以人为本、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所谓的“教育”,其核心当是培养人。“现在有些学校的老师目中无‘人’,只看到‘100分’、‘60分’,而看不到一个个有生命的人,把学校办成是工厂,把学生当成是机器,反复地训练,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往往取得的是反效果,而只有实施了人性化管理,在教育上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让教学变得有趣、有味。


云霓之望:寄期盼赠佳子

2000年,37岁的谢树华成为当时浙江省本科院校中最年轻的副校长即温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尔后担任温州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统领着近13万教师、150万学生。身在领导岗位的他,依旧不忘初衷,对母校始终怀着深深的敬意:“我期待的母校应该是名师荟萃、学科齐全、教师教育特点鲜明。她不仅承担着教师的培养,还承担着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任务,这也是我师大的特色所在。衷心希望我们的母校能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学生成长创造更高的价值。”砺学砺行,维实维新,谢树华认为我校只有与社会紧密接轨,才能在创新中发展。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我师大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谢树华对师大的校友们也殷殷寄语共勉,他用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证实了做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绝不是一句空话。

 

(记者:文/朱琳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