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物理系1982届校友杨学明院士担任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大连相干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

据了解,“大连相干光源”装置中90%的仪器设备均由我国自主研发,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也是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大科学用户装置。光源的每一个激光脉冲可以发出超过10万亿个光子,波长可在50nm到150nm之间连续可调,具有完全的相干性,脉冲长度可以在飞秒(1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和皮秒(1皮秒=一万亿分之一秒)模式之间选择。这一光源在化学、物理、生物、能源、材料、环境等重要科学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大连相干光源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仪器专项资助,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项目于2012年初正式启动,2014年10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正式开工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主要基建工程和主体光源装置的研制并实现首次出光,创造了同类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记录。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
        杨学明院士表示:“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合作,在近期内努力完成参数优化和光束线站的调试,争取尽快达到设计指标,为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极紫外光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央广网等中央媒体对这一成果作了广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