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蒋兆悦

浙江师范大学2008级学前教育专业校友

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大陆“80收藏界领军人物

中国青年文物鉴赏家、收藏家

“世界上捐赠文物最多的人”吉尼斯

世界纪录创造者

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

香港华人收藏家学会执行董事

浙江省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

国家高级文物鉴定估价师

荣膺“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领袖提名奖

第十一届“杭州市青年英才”

杭州市青年文明号“最美号长”


(一)收藏之路

从十几岁开始,蒋兆悦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当问及为何会选择这条路时,蒋兆悦讲道:“始于兴趣,始于喜爱。每个人对美的东西都会有一个感官的直接感受,当我看到那些文物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贵,贵在哪里,贵的原因是什么,贵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促使我想要去收藏,想要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够保存下来。”

十几年如一日的收藏道路上,他也曾有过父母的不理解、不支持,但都坚持了下来。父母当初的不理解没有削减他对收藏的热爱,而他的坚持,亦是对父母及所有人的最好证明。正如他所说的:“追求自己想做的,不在意别人的样子。我有我自己的判断,我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体,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要有自我的思想,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收藏,蒋兆悦与我们分享道:“要有心去做这件事,亦要有缘分。藏品与人是讲究缘分的,缘分到了它自然会来,不能刻意去追求,有些时候追求后的所得往往是外来的东西。对于收藏,也要有经济头脑,别人认为这是无用之物,你认为是有价值的,但你要说出它哪里有价值,它的文化精髓是什么,要形成自己的概念。”

蒋兆悦捐赠出了许多的文物,对他来说,捐赠文物有着别样的意义。当他收藏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会选择与社会共享。在蒋兆悦看来,一个人的欣赏只能是“孤芳自赏”,达不到艺术品本来的效果。艺术品表现的是艺术性,人们欣赏它懂得它,才有了艺术品存在的意义。

许多人都喜欢收藏,但往往收藏的并不是正品。对此,蒋兆悦建议应该多看书,提高自己识别的眼力,还可通过观看“国宝档案”之类的电视节目,多多了解。对于一件收藏品,要观察细微,抓住它的历史特征、时代脉络,抓住它主要的纹饰特征。这些知识都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更好地掌握。

在收藏这条路上,他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也有许多人给了他无私的帮助。相同的,他也会给予别人及时的帮助。正是这样互帮互助的精神,才让这条收藏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二)修为之道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许多人会倍感压力。但蒋兆悦认为,压力就是动力,所谓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在他的荣誉观里,荣誉头衔是虚有的,那是别人给予你的认可而已。至于自己含金量多少,自己要清楚。许多成功人士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他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

关于学习,蒋兆悦最强调的就是“补墨水”。他说:“做人要有墨水,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你觉得自身还是差得多,还不到那个份上时,你就要补墨水,要充实自己,这样才会用而不竭,否则你会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他虽热爱收藏,但在浙师大学习时,依旧没有放下学习。“学习还是要学的啊。”他坚定地回答道。

在平日里,他还热于看书、看报。每天都会看8份报纸,他认为看报也是学习的过程。在看报的过程中,他会注重看不同报纸、不同作者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也正是这样的阅读,培养锻炼了他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他在访谈中,亦跟我们提到了信心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有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有了自信心,亦要充分利用时间,不能浪费。时间是每个人都有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利用。

最后,在21岁就明确自己要做收藏的蒋兆悦看来,做事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路是自己走的。他在小时候想当科学家,长大以后想当医生,但发现都不太适合自己。这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当发现了不对之后,就可以微调。在这个过程中,当你面对一个十字路口时,你自己会拐弯,不需要别人说,因为你自己是主体,路是你自己的,是你自己拥有的。




撰稿 | 王滢瑕、刘丽

摄影 | 胡秀玲

审稿 | 蒋兆悦、金风华、胡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