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干部们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种白茶脱贫致富的情况,并提出愿意捐献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这一片叶子的情谊收到了习总书记的亲切问候,并被央视《焦点访谈》等各大媒体报道、点赞

在这些倡导者中有一个来自浙师的身影,他是谁呢?

伟,2008年毕业于我校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与设计专业。如今,他是安吉县溪龙乡团委青年创业联盟的核心成员之一,并拥有自己的茶叶公司,年收入逾百万。

那么,他是如何取得事业成功的呢?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一片叶子的情谊

贾伟的父亲贾小明,是安吉县黄杜村第一批种植安吉白茶的茶农之一。在父亲的建议下,2013年贾伟决定回乡从事茶叶行业。凭借满腔热情,贾伟在这方面做得小有成就,并协助溪龙乡团委成立青年创业联盟,这为当地一些茶企的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他还先后获“安吉十佳创业青年”“两山时代新人改革开放青年先锋”称号。“不是我们选择了白茶,是白茶选择了我们。”贾伟坦言。


捐献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活动开展后,不仅党员干部自愿捐茶苗,村民们也纷纷支持并参与其中。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代表,贾伟接受了央视《焦点访谈》——《一片叶子的情谊》节目的采访。


他表示,能通过集体的努力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也是件助人的乐事。像贾伟这类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无疑是给家乡的茶叶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凭借自己“年轻”的经营方式取得小有成就的同时,也给村里的茶农有效管理茶场起了示范作用。


推陈出新,“青年茶人”的经营之道

从“小明茶场”到“语茉茶业”,既然决定开公司,就要重新学习有关茶叶的一切知识。贾伟跟从父亲和当地前辈学习育苗、种植、茶园管理、制茶等,同时结合所学研发新产品,走访各茶区了解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

转变陈旧的销售方式,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和宣传推广平台是尽快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办法。他一改父母茶叶收成后卖给批发商的做法,从经营淘宝店到开设微信公众号运营,从线下与客户建立联系到线上维护关系,贾伟用“年轻”的方式在经营公司。


(贾伟在中秋佳节推出“茶+月饼”的中秋礼盒)

(中德青少年茶文化交流会)

(贾伟撰写的茶园生产日记)

不仅如此,宣传包装好茶叶,让安吉白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认可也至关重要。为此,他参加全国各地的茶博会,深入了解茶叶市场,甚至将茶叶带出国门销至国外,这是父辈的茶叶产业从未涉及到的领域。他也会利用自己本科所学的设计知识参与到包装设计中,时常会为了寻求精致的包装材料四处奔波试验,只为了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做“茶人”的胸怀坦荡,致力将经营公司这件事情做好。

(贾伟设计的安吉白茶包装)


创业起步原来在浙师

即使毕业十年之久,贾伟仍时常会回母校看看,每一次回到浙师都感触颇多。今年7月,贾伟回到母校,特意在曾经就读的美术学院楼前留影怀念。

回忆起大学时期的点点滴滴,他最怀念的还是在大学期间成立“浙江师范大学骑士骑行社”,曾经在05年的暑假组织并参加了“支持京杭运河申遗,千里单车行”活动,受到各界关注和支持,在06年组织“庆校庆,寻根母校,金华杭州单车行”也受到过各类媒体报道。

贾伟在大学期间还与同学开过一家叫做“骑士餐厅”的饭店,他笑着说到这些年轻时干过的事,“我一直有创业的想法,不是在毕业后才有的,大学期间就有过。”脸上依然幸福满满。也正是这些大学时期创业的经历让贾伟在之后的创业过程中多了一份应变能力,遇事思考问题也更全面,逐渐学会去寻求适合自己的营销、管理方式。

他是匠心艺术家般的青年茶人

是把家乡茶叶推陈出新的茶品设计师

讲着大自然的故事

以一份敬畏之心

待着每一片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