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俞冬伟校长、各位地方校友会秘书处代表:
大家上午好!
在这春光明媚的时刻,我们相聚在宁波,召开一年一度的校友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我们感到十分高兴!这次年会,首次由地方校友联络组织——宁波校友会承办。他们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花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在此我代表学校校友会,向做了大量细致工作的宁波校友会俞冬伟秘书长和宁波第二技师学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与会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首先向大家简要通报下学校2017年的工作情况。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面向转型为重点,以制度供给为保障,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国内有影响的大学排行中,综合名次连续8年进入全国百强。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全力推进省重点高校建设,办学核心指标取得新突破。
去年学校顺利完成省重点高校中期建设绩效考核和2017年度省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评价考核。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类学科3个、B类学科1个、B-类学科6个,较上一轮取得明显进步;在新一轮学位点增列工作中,新增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中国史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增博士学位点数在浙江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一。3个博士点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专项评估,9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获批省重点高校建设优势特色学科5个,学科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
二、不断巩固教学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水平实现新提升。
新增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4个,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16个专业(类)投档线居省属高校同类第一,并首设校长特别奖,鼓励学生赴世界名校深造,研究生录取率及报考人数较去年增加31.3%和28.1%。
三、重点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增添新活力。
引进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高端外国专家7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24人;培育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151人才工程专家54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近50%,师资队伍年轻化、博士化、国际化趋势更加凸显。
四、持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国际交流再上新台阶。
招收各类留学生3000余人,规模居省属高校第一。设立本科生出国(境)交流奖学金,派出交流交换生520余人。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落户我校,协办中南非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启动暨首次会议,成功举办中非智库论坛第六届会议,配合完成习近平主席著作《摆脱贫困》推介会。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第四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是全国唯一连续3年获评的地方高校。
五、努力深化战略对接,校地融合开辟新篇章。
加强与宁波、金华、东阳及巨化集团等战略对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共建6家联合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新增附属学校、附属幼儿园5个。成立附中教育集团,建成从小学到高中完整的浙师教育链。
此外,学校精准落实两项责任,党风廉政呈现出新气象。坚持办好民生实事,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校友会紧紧围绕“坚守传统传承、注重视野视角、做好常情常态”三条主线,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稳中求进为基调,加强内部工作规程,充实校友工作内容,努力提升校友工作的内涵,做到一心关怀校友发展,两眼聚焦校友宣传,“三线”培养校友意识,“四托”推动校友文化,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具体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学校校友会通过加强校友信息建设、校友活动组织,落实日常性校友联络机制,一心关怀校友发展。2017年,校友会继续完善“一个不少”校友查询系统,秉承落实“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主动做好日常性、持久性的校友联络和服务工作,基本实现对校友的全员覆盖以及重要校友的信息跟踪。在各地校友会、学院校友分会的支持下,完成了校友信息核对、校友名录整理、知名校友信息更新与增补等多项工作。举办毕业20、30周年返校校友聚会10余场,接待返校校友430余人。
第二,学校校友会通过拓展平台项目,推广“两网两号”,两眼聚焦校友宣传。在扎实推进“一刊、一网、一库、一卡”平台的基础上,加强推广“校友网”、“基金会网”、“校友会公众号”、“基金会公众号”,加强学校宣传与校友联络。完善“一卡”:完善校友卡的功能及使用规则,通过公众号明确校友卡的申请流程,亲切解答校友的办理疑难。扩容“一库”:校友库是所有校友会工作的基石。每年认真做好校友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今年完成1.2万条2017届毕业生数据入库和6千余重要校友信息更新。完善“两网”:日常信息同步更新校友网、基金会网,专题新闻分类更新,优化网站内容板块,每周及时推送工作报道、校友活动、校友来稿。坚持在中国传统节假日向5000余名校友骨干群发短信问候,坚持每天在各地校友QQ和微信群推送时事新闻和母校近况。推广“两号”:建设完善校友会公众号、基金会公众号并推广到青年校友中,扩大了影响力,清晰的界面、快捷的链接通道顺应互联网时代新潮流,方便校友了解校情、申请校友卡、进行微捐赠。
第三,学校校友会重视“青年校友”骨干培养,“三线”发展校友意识。第一线是新生校友:成立各地区新生准校友群,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青年校友线上联络;第二线是在校校友服务志愿者:改革健全在校生校友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知识培训、座谈交流等活动;第三线是毕业校友:继续建立毕业班级校友联络员队伍,培养地区校友会骨干。三线齐下,增强青年校友的校友意识。
第四,学校校友会通过深化战略对接、打造学校与校友“命运共同体”,“四托”推动校友文化。一是以教育基金会和发展委员会为依托,拓展办学资源筹措渠道,营造向母校捐赠资金、提供智力、信息、舆论和道义等诸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的“支持型”校友回馈氛围。4月16日校庆节,我校74级校友、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加元回母校为浙师61岁生日送上祝福,并与20位“砺学奖学金”获得者亲切座谈,4月23日,外国语学院 88 届校友张明高在其设立的“弘道奖教金”“弘道奖学金”颁奖典礼上讲话。二是以各校友组织为依托,除在每年金秋季节,校领导到各地走访看望校友会骨干,学校校友会努力与地区校友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以地区校友会的活力促进校友会工作的全面开展,今年5月14日,学校战略对接部门负责人、校友会秘书处出席了浙师大上海校友会会长会议,开展了对接活动;三是以校友会品牌活动为依托,深化完善校友林项目,使校友“身虽不在校园,心在校园呼吸”。10月29日,经过11个月的策划设计、筹资建造,首个地方校友会建设项目——“湖州校友林”在母校校园顺利落成。以湖州校友为主筹资建设,由湖州籍在校生负责维护。成为湖州籍校友、在校师生寄托乡情、校情的精神家园。四是以校友的奋斗精神、专业资源为依托,推动校院两级的校友会工作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邀请校友返校作学术讲座、聘请校友为创新创业导师、与校友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等等。
校友与学校是“命运共同体”,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支持,校友的发展离不开母校的关注。学校和学校校友会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校师生的辛勤耕耘,更离不开广大浙师校友特别是校友会骨干成员的鼎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借此机会,再次向各位地方校友会秘书处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地方校友会骨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各位与会代表身体健康,精神舒畅,生活幸福!祝咱们这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