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接到浙师大邀请我参加校庆活动的快递,高兴得跳几尺高,13日就与邵介安去报到,我还送去本人的《诗词集稿》与中系584班毕业50周年开同学会活动的光盘一张,请文学院档案室存放。文学院校友办通知我俩,在14日要去参加排练演唱《毕业歌》。从此,我日夜渲染在回忆之中。
(一)
1956年事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1月份党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团结知识分子赶超世界科学先进水平。就是这年的1月,我是杭州师范学校将毕业的学生,校方通知我到省政府大门前广场听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真是高兴到极点,难得面对总理呀!我认真记录,回校后一遍又一遍阅读。3月底教育部召开高等师范教育会议,确定高师发展规划。浙江省委、人委当机立断,向上请示:要求建立杭州师范专科学校。4月16日党中央、教育部就下文决定在我省办一所师专,设立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五学科。普高、普师毕业生可报考外,抗美援朝回国的荣军、行政事业单位要求升大学的人也准予报考。我被录取在刚开办师专中文(二)班,校方还委任我当任班长。
1958年8月毕业了,被留校当文艺理论课得助教,我一边进修一边辅导学生,还当新生的班指导,足足度过七年春秋。
这七年我精神生活丰富,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较差。中文科的头一年借用文二街幼儿师范校舍读完。直到57年中文科才搬到校本部―体育场路即现在《浙江日报》社址。这时的杭师专只有两幢教学大楼,上大课还得放在茅草崩里,但生活条件总算好了许多,有大饭厅,小寝室,有热水淋浴房,伙食也好,国家提供大学生每月每人14元的伙食费,可自选购大米饭,各式砂锅菜,有300米跑道的大操场,校门对面就是省体育场,锻炼身体很方便;校内有图书馆,借阅读书很方便。在此处,当年历史系孙正容教授写出诗曰:“建设需多士,群材济济来,启基前学府,拓迹旧军台,广厦参差立,佳苗次第开,行看桃李透,遍向城中开。”
可惜,好景不长,国家领导人提倡什么“大呜大放”;什么“反右派战争”;什么“大炼钢铁”;什么“上山下乡”;政治运动连绵不断……
这次母校60周年庆典活动,人文学院联络办负责人与原中文系老教授周舸岷老师还通知我和邵介安在15日再去师大演练演唱《毕业歌》。当年没有人创作过的呀!那天上午,我俩到了师大,周教授发我们一张歌词,呀,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失……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4月16日上午,有一万四千多人参加校庆典礼拉开了序幕。我们首届中文科毕业生七人,首届中文系毕业一人,在当年我们的班主任周舸岷老师的引领下,共九人。身挂红绸巾演唱的《毕业歌》为第一个节目。我一边唱一边回忆起19世纪40年代,那时的我还是小学生,日本鬼子占领了我的故乡――永康八字墙小镇,使我失学在家放牛,砍柴草烧灰种田,亲眼目睹鬼子兵无恶不作。日本鬼子盗开武义县杨家的萤石矿,砍伐我村的高大林木。晚上从营房出来到百姓家偷鸡与较值钱的物品。遇见妇女就奸淫。可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会屈服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1945年终于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现在我们的国家一年比一年强大,我年过八旬,生活得很幸福!
浙师大好呀,当它建校60周年时光,不忘记我们这批首届毕业生,请我们做代表上台演唱《毕业歌》。
现在,让我们代表没能到会的若干毕业生,感谢母校的关怀!祝愿母校越办越红光!祝福在校的领导、老师、学弟、学妹,事业辉煌!身体健康!
李梦麟2016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