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9月7日,50位从浙江全省各地区(除温州外)的哥儿们、姐儿们来到古婺大地,在尖峰山边骆家塘、高村之间布满黄土地的一所高等学府——浙江师范学院就学,令人庆幸的是在10月份,祖国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来了6位同胞,汇成了一个恒定的班集体——历史系831班。
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符号,在四年之中,班级始终凝聚着56颗心(周江转到85级,82级的安鲁兄来了),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氛围。她经历了从师院到师大的更替(1985.2),迎来了全国第一个教师节(1985.9),校庆30周年(1986.10),学校第一个电影周(1986.11)和第一个文化艺术节(1987.5)·····
男生35人,其寝室历经4幢到5幢再到8幢的几轮搬迁,女生21人,寝室基本不变。从军训开始,割稻、植树等活动不断,趣事、花絮连连,第一次爬尖峰山留下了珍贵的铁塔照片,1984年春参观了绍兴鲁迅纪念馆,游玩了建德(新安江)灵栖洞天的“清风洞”、“霭云洞”,特别是1986年秋在兰溪实习的日子、几个实习组在中洲公园的“会师”,实习结束后在高村附近乡野丘陵的馄饨野炊等值得好好回味······,连绵的交往、合作,把班级同窗的情谊凝结成一条拆不散的纽带。
四年来,班级走来了3位可亲、可敬的班主任老师——孙音音、赵晓兰、吴潮,先后登场的专业基础课老师有:中国古代史的董省非、汪敏芬、孙音音、方如金,中国近代史的沈雨梧,中国现代史的陈权、诸葛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骆正森、陈立勋、张关钊,中国历史文选的吕锡生、汪珏;世界古代史的沈明光,世界中世纪史的叶洵灶,世界近代史(上)的周燮昆、王煊城、赵晓兰,(下)周燮昆、王崎平,现代史的沈志恩、吴潮。专门史课程和老师是:明史研究、中国史学史(单锦珩),宋史研究(方如金),中国历史地理(梁赞英),中国地名学(沈明光),方志学(王煊城),浙江近代史(沈雨梧),浙江现代史(杭大吕树本),中国现代史料学(张关钊),中国传统文化(汪敏芬),中国近代经济史(周静芬),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俞旦初),马列经典著作选读(叶洵灶)、中国土地制度史(周钟法);日本史研究(方安法),二战史研究(沈志恩),中学历史教学法(李宝迪)。公共课程及其老师为:思想品德(项雷),古代汉语(王懿),哲学(姜井水、朱绍平),政治经济学(王景尧),大学英语(王载昌),体育(姜静文、王楚泽),心理学(翁春涛),教育学(吕天光)等。同学们接受了30多门课程近40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为走向不同社会岗位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另外,团总支书记邵海燕、办公室主任厉茶花、资料员董建和等老师和蔼热情,嘘寒问暖,关爱和呵护着我们,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足够的养料。
叱咤风云曾有时,乘风破浪亦有人。四年,1600个日日夜夜,在5幢的文科楼以及东大教室,校门口正中的图书馆,5、6号宿舍背后的球场上,东大背后400米标准的操场上,毕业前夕全校共取30名的冲刺尖峰山活动(潘朝升第一,郭剑波第29名)····时刻活跃着班级同学的身影,留下了闪耀的业绩,涌现了一批才子佳人、运动健将,班里产生了校美术学会会长(陈学杰)、校武术学会会长(陈新江)、校书法学会会长(吴锡标),全国钢笔书法比赛一等奖,校毛笔字比赛第一名,校第二届、第三届百科知识竞赛一、二等奖(郭剑波等);至于系里的各项活动(男女篮球、排球,与地理系联办的首届运动会,文史知识竞赛等),班里的哥们、姐们不乏高手,摘下了诸多桂冠,班头、舞后、摄影王、男中音、教授、元首、副元首、岛主、乐天派、南飞燕、大海之子、三中小老虎、兰女等称谓或自称亮堂班级,虽不一定是雅称,也可透视出班里的藏龙卧虎。
诚然,大学四年,作为一个不小的团队,美中不足当然有之,但辉煌的主流浩浩荡荡,播下的同窗情谊始终如一,永恒不变。
历史已经定格,青春岁月最美丽的时光也在20世纪80年代。一挥间,三十年过去,蓦然回首,怨时光,绝不留情;恋学友,依依情深,思老师,循循善诱。
怀念啊!历史系83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