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兔年春节前夕,收到一张寄自绍兴的贺年卡,拆开来是几行漂亮的字体,开头一句“老同学”的新春祝语,令我眼前霎时浮现出一张熟悉的面孔。他就是我的大学同桌,叫田大梓。

春节前,我收到不少贺年卡、片,对同桌寄来的这张感到格外亲切。须知,大学毕业已近30年,虽然两人天各一方,毕业后在同学会上才见过四五次,今年新春佳节他想到我并寄来贺年卡,让我有点感动。

在人生的学习、成长之旅中,同班同学中的同桌,往往相处时间更长(起码一起听课),彼此的关系或印象会更深。时光流逝,从儿少到青年,再走向中年,忙碌的工作之余,一张老照片、一首老歌(如老狼唱的《同桌的你》)、一本老杂志、一部描写那个年代的影视剧,往往不经意之中会突然拨动自己的心弦,想起曾经的同桌。

金华有个老地名,叫墙城背,许多人可能陌生;墙城背下有所小学,颇有知名度,叫环城小学。我的六年小学时光就在那儿度过。


如今的金华环城小学校门


我的同桌是女同学,叫韩丽萍。

当时,都是男女同学坐一起。我后来想,老师这样安排是否为了保证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让文静的女同学形成“网格”,牵制住调皮的男同学?那时男女同学之间不太讲话,上课时会发生谁的双手不当心“闯”过同桌在桌子中间划着的“三八”线,而被毫不客气地顶回去的“暗战”。如今重新扫瞄脑海深处的记忆,我和同桌之间好像平安无事。

当时,班上同学主要来自学校周边,以金华地委、县委和商业宿舍(学校北面人民东路段)为主,韩丽萍家就在商业宿舍。她留给我的印象是文气、学习好。最让我羡慕、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她曾经是学习毛选积极分子,于是到外面“讲用”。一次课间时间,老师把她叫到上面,发给她一笔钱,是外出“讲用”的补贴。这应该是小学五六年级的事情,为上世纪70年代初。

话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我装修房子,到金华造漆厂买涂料,到仓库提货时意外发现韩丽萍就在那儿工作。双方时隔20多年首次偶遇,一眼认出来,能叫出名字,还真让人有点感慨……


漂亮的小学女同学是校文艺骨干(冯丽金珍藏)

我与同桌韩丽萍在小学同学会上(2016年10月2日)


我初中是在金华五中读,位于江北。初中两年,同桌是男同学,肤色白净,人长得帅气,如今却想不起姓名,还真有点惭愧。

高中两年,我在金华师范高中班读。1973年9月入学时,它叫金一中,现在大名鼎鼎的金一中则是乡下的蒋堂中学。我们入学的第二年学校改名金华师范学校,其中两个年级(8个班)成为金师高中班。我的同桌是男同学,叫朱秀麟。他人如其名,长得清秀。高中毕业若干年后,我曾在街头偶尔遇见,平静地聊几句,得知他在一家企业工作。


朋友子女婚宴上偶遇高中同桌朱秀麟

高中女同学丁丽君(左)、张皎皎(丁丽君珍藏)

高中女同学田白薇(左)、顾明仙(顾明仙珍藏)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金华尖峰山脚下的那片黄土地上,留下我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我读的是政史系(现为浙江师大法政学院),每年级才一个班。学生少、班级少,每个班的学生宿舍虽发生过变化,却有固定的教室、小组、同桌。如今大学一个劲扩招,不要说同桌连听课都要抢座位,如此相比,30年前的读书条件还真不错。七七、七八级大学生有高中刚毕业的,有工作、下乡多年的,有结婚的……同学间年纪最大相差十几岁。我工作后考上大学,在班上年纪属于中偏下,同桌比我大六七岁,他就是田大梓。

平时一起到教室听课,傍晚一起在校园散步,加上性格同属内向、为人本份,我和田大梓关系一直很好。他经历的事多,对一些问题有独到见解。

说起来不太让人相信,田大梓肤色白里透红,比一般女同学好多了;加上长相有特点、脾气好,有的男同学爱开他玩笑。他比较讲卫生,晚上在宿舍勤擦身、勤换内衣内裤。一次,有个男同学进来发现了,后来在其他同学面前一本正经地摆出他用毛巾擦身的动作,手势夸张,引得大家哈哈直笑。以至毕业20多年后的同学会上,这个男同学还做此“表演”。每次,他都笑笑而已。


大学同学读书期间合影

我与大学同桌田大梓相逢母校同学会(2012年7月)


时光荏苒,田大梓已在教师岗位上退休了。如今看着他寄来的贺年卡,不由想起他的音容笑貌,进而联想起曾经的同桌韩丽萍、朱秀麟,和忘了姓名的初中同桌,顿觉一股暖意流入心头。

同桌的你,现在好吗?

(原载2011年2月15日《金华晚报》)



后记:同桌,是一种曾有的关系,亦是同学中特殊的一位;想起同学,必定想起同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在严冬时,在春风里,在伤感时,在喜悦中,不禁在心头问候一声:同桌的你,现在好吗?

感恩生活,在人生四个重要学习阶段,几十年来我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桌都相遇过,高中的朱秀麟、大学的田大梓见的次数更多。

初中同桌为何记不太清,我一时不知道原因。感谢初中同学李仲,保存了一张当年的班级座位表,显示我的同桌竟是从小在金华老地委大院一起长大的赵学华(同组、同桌),让我有点尴尬:难道当初写此文时我脑子进浆糊、被驴踢了,或我与赵学华并非两年同桌印象不深?希望有机会向赵学华求证。而我文中提到想不起姓名的同桌:“男同学,肤色白净,人长得帅气”,应该是相隔潘速(已去世)的梁刚。


初中同学座位表(李仲珍藏)


话说4月21日下午2时,高中同学会即将举行。这次同学会的缘起,要回溯到1月14日中午的一次同学聚餐。

那是个星期天,上午10时,我突然接到范亚明电话,说田复明从南京到金华,中午在江南新开的百老汇汤聚德店聚一聚。我一口答应,后来带上三本拙作《一路阳光灿烂——东南亚自驾游纪实》准时赴宴,结果发现来了许多同学:同桌朱秀麟(我以前错把“麟”当作“林”),女同学张琰君、魏国萍(抱歉,后来才问清楚姓名)。

除外,还有范亚明初中同学、同桌,共11人。两本书已签名,送范亚明、田复明,另一本送范亚明从南京来的初中同学兰俊。大家边吃边聊,气氛极其热烈。田复明虽事业有成,也坦言人生中曾渡过三个难关……


本次同学会发起人(2018年1月14日)

我与同桌朱秀麟

范亚明与初中女同桌


大家热议,争取今年夏天开次同学会。田复明建起微信群“金师75高中三班”,我们当场入群。当晚,入群同学多起来。我希望开同学会时把班主任厉老师请来,还把1974年冬天拉练到新安江的一张老照片,翻拍后发到微信群里。同学“舞娘”说:太珍贵了,好好收藏。“小卫兵”说,把同学名单发上来。初中座位表上我的“刚”字,在这儿成了“钢”字,说明改名从高中开始(为何改名我不清楚)。到第二天中午,微信群中已有18位同学,其中的姜银桂被我拉进群。  

确定了同学会时间,日子一天天流逝,微信群中越来越热闹,报名参加的同学增加至40人左右。昨晚,又有女同学把“芳华”照发上来,我均笑纳之……



时为4月21日0时40分,上夜班的我终于完成工作,长松一口气。窗外黑而静,想着天总亮,又是一个春光明媚、春风妩媚的白天,不禁会心一笑:高中的同学、同桌们,让我们穿越43个春夏秋冬,跨越朝气蓬勃的青年、成熟稳健的中年,共同走向属于我们期待已久的心灵聚会!

当年清纯女,同桌又是谁?(蒋丽敏珍藏)


作者:张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