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落户师大,弹指一挥间,已经二十余年了。
说不出自己此时的心情,是快乐,还是伤悲?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已荣幸地获得了写心得体会以教育后人的资格。经过一度的犹豫,我决定接受校报编辑的盛情,写篇文章,与各位读者共勉吧。
一、人生的幸福就是实现童年的幻想
1959年出生的我,父母从未有幸迈进学校大门,家无藏书,中小学又正赶上“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似乎是在文化沙漠里长大的。
然而,生活是充满辩证法的。正是从未上过一天学的父母,用他们那对知识文化的本能性的爱,用他们作为童年时被剥夺受教育机会的劳动者所特有的对知识文化的渴慕之情和遗憾之感,使我们从小体会到知识文化的“高尚”、“神圣”;正是这种“文化沙漠”的环境,使我的心中充满了文化饥饿感。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下乡时的一件往事。有一天,天天在田间进行“头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的我,在邻村的一个知识青年的房间中,偶然看到了一本中学教科书,突然有了一种在沙漠中遇到一股清泉的感觉,那么“清澈”,那么“圣洁”!
求知,成了自己一生的渴望。
文化饥饿感,使我尽力寻找各种书籍填充辘辘饥肠,而不至于患现时儿童常有的厌食症或消化不良症;文化饥饿感,使我感到知识文化殿堂的“高尚”、“神圣”,并使这种圣洁感超越岁月烟波、世态炎凉而保留至今;文化饥饿感,使我这位下乡插队一年半的知识青年,抓住机会成为七十年代末高考制度恢复后的首届大学生,并促使接近不惑之年的我,于1996年9月,带着风尘和削瘦,有幸考进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1996年11月4日,南京大学南园7舍602室)
感谢命运的安排,传播文化,传授知识,或更确切地说,引导青年学子走进文化知识的殿堂,成了自己工作的使命,使自己在时时感到遗憾的同时,不断感觉快乐。
二、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
从小,我就觉得,自己不属于那种“聪明”、“灵敏”的那一类人。
在中小学时,尽管在学习上似乎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学校缺少良好的教育,也由于身边缺乏“长者”的点拔,自己总觉得无一技之长,一无用处。
到农村插队后,更是觉得自己愚笨,种田不如人,掘地不如人,挑担不如人,智商不如人。有时,在田间地头,自己望着个别前额闪闪发光的农民伯伯想,他不如自己的只是受教育的机会,充分感受到孔夫子“三人行,必有我师”名言之威力。
进入大学后,熔十年精英于一炉,时时处处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愚者”。所以,从大学时代起,我充分珍惜尽情读书的机会,争分夺秒地学习,不断超越自我。自己觉得每过一个学期,都有一些变化,四年大学下来,有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浙江师范学院”工作。自己仍然保持着求知的渴望,十分地努力,日积月累着难得的“历史感”。但在专业的“攻坚”过程中,自己有过胆怯或绝望;在商品世界大潮的诱惑下,自己有过迷惘和开小差的念头。但由于两句话的影响,自己终于坚持了下来。这两句话中的一句是,“人生的幸福就是实现童年的幻想”(弗洛伊德语)。它使我坚信,只要自己所作的选择符合自己的从小愿望,就是正确的。另一句话是,“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好一件事”(是我对美国小说《教父》中一句话加工的结果)。它使我相信,人生虽然漫长,其实过起来又很短暂,真是“数十年如一日”。在一辈子中,我们能够做得既使自己感到满足、又让别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的事情,可能也就一件吧。
所以,现在,每当我提出一个别人没有提出过的问题,或在文章中、课堂中说出一句别人未说过的话,对社会、对学生有一丁点益处,自己就感到由衷的满足。
可是,自从我自己当了老师之后,甚至是当了二十余年老师之后,仍然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不懂的东西则要多得多,而且,“有知”和“无知”相比,后者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于是经常让自己也让学生失望。
显然,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我。
(2003年,我出版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三、“全面发展,健康生活”——永远不悔的追求
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
人生的幸福,除了取决于专业工作上的成就外,还取决于“社会性”的充分发展。
在业余时间,我爱好篮球、乒乓球等运动,“以球会友”。长期兼任校、院两级工会工作,曾兼任校工会委员、历史系工会主席、人文学院工会主席、校教工福利委员会主任等职,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热情为教工服务,既锻炼了自己才能,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又给他人带来了快乐,结识了许多朋友。
2000年9月,我荣任人文学院历史系00级两个班的班主任。四年的班主任工作,自己颇有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样子。在同学们面前,我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是:一个人生和专业上的先行者。所以,除了专业上的引导,我也注意人生教育,尽力向同学提供自己积四十余年生活而获得的“不惑”,包括“天地万物人我一体”的宇宙观,“笨鸟(而不是聪明鸟)先飞”的启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尽人力,听天命”的人生态度,“出六进四”的人际交往理论,努力引导同学们培养既积极向上又脚踏实地的心态。有一位同学在毕业留言中这样表扬我:“您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您做人的原则——踏踏实实做人,但求问心无愧。”现在,两个班总算顺利地带毕业了。令人欣慰的是,两个班的平时表现尚不糟糕,而考研率又在全校居于前茅(两个班都超过15%),且考取的学校也不错(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院等)。
(2004年暑假,千岛湖)
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出于自己对人一贯的以诚相待,我的所作所为基本赢得了同学和同事的认可,也曾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达·芬奇曾说过:“丰富多彩的一天会带来甜睡,丰富多彩的一生会带来甜蜜的死亡。”我想,优美地思想,积极地追求,智慧地工作,丰富地生活,也许是人生无悔的真谛。
龚国庆
2004年12月6日晚
附录:一个不知名的学生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