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六年三月,我到浙师院附属农校学习。
学校在金华蒋堂车站往北八里地的杨梅垅村。
学校坐落在黄土山坡上。几排低矮的小平房就是我们的教室和宿舍。房子窗户不大,没有天花板,一抬头就看到房上的瓦片。在这样的房子里,夏天热得难受,冬天冷得够呛!
在杨梅垅的日子,虽然比较艰苦,但我觉得非常开心。
开学后不久,学校就安排我们学生到蒋堂的一所医院里体检。我平生第一次通过X光透视进行体检,非常开心。后来据张关钊老师说,在开学典礼上,李尧院长看到有几位学生面黄肌瘦的,看上去不够正气,就安排我们这些学生体检。在那个年代,这是极好的待遇。
六六年四月份的一天晚上,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把师生们从睡梦中惊醒。狂风暴雨夹着冰雹,一下子把我们宿舍、教室的房顶瓦片都掀走了。电停了,有的同学还受伤了,屋内一片狼藉。借着电闪,几位老师迅速组织学生躲风避雨。张关钊老师把学生安顿好后,和我冒着倾盆大雨到离校二三里地的农场总部,打电话给浙师院领导,汇报灾情。第二天清早,老师带领学生打扫教室和宿舍、清理瓦片,胆大的男同学爬到房顶盖瓦。浙师大领导来到杨梅垅视察灾情、慰问师生,看到我们这些同学这么乐观、这么能干,当场表扬了我们,我们备受鼓舞。于是院领导对我们这些同学更加关心,把我们的伙食费由原来每月8.50元提高到10.50元,同学们都格外开心。
暑假里,因为学校的农场要收割早稻,抢种晚稻,我们的学校没有放假。为抢收抢种,我们早出晚归。夏天的杨梅垅,蚊子特别多,而且个头大,我们没有蚊帐,给蚊子叮咬得睡不着觉,非常难受。张关钊老师非常关心我们,马上向院领导反映此事。不久,学校给我们每个学生平价购买一顶小蚊帐。虽然自己出钱,但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实属不易。学校这样关心我们,我们很满足!劳动积极性也因此更高了。
一九六七年,我们从杨梅垅搬到浙师院教学大楼里学习。这一年,杨尚威老师上了机电课,进行了电动机、抽水机、电灯安装等实践操作;到金华农校请毛老师上畜牧兽医课,并到金华县各个区的畜牧兽医站实习;到湖海塘电站进行发电机、水泵的操作实习;在浙师院进行手扶拖拉机、中型拖拉机的驾驶操作实践……
一九六八年,我们毕业。有七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为了落实我们的工作,张关钊老师骑了一辆破旧自行车,到金华县的各个公社(当时人民公社是政府机关,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一级政府),找当地政府了解我们这批同学的工作情况。对此我非常感激张关钊老师!感谢浙师院领导!
在浙师院学习的两年,我对我的老师们有着道不完的感谢,他们是:张关钊老师、裘志楞老师、胡松根老师、吴荣权老师、杨尚威老师、方文一老师、盛永四老师(平水殿农场农艺师),同时感谢浙师院的领导以及各位校友们!
2016年5月17日是我们浙师院附属农校开学五十周年纪念日。这天,我们同学在浙师大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举行纪念活动。活动期间,学院领导出席接待了我们,并在同学会上致辞,热情地欢迎我们这些校友。我们全体与会者倍感亲切,都说“来母校真好”。浙师大校友办的老师们给予了我们从头到尾的帮助,这令本次同学会进行得格外顺利。为使这次活动更有意义、给人记忆,我们采纳校友办老师的建议,在校友林认养了“校友树”。我们愿:母校师大如同校友树般长青、活力永驻!
作者:方永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