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中文58(3) 黄学规)

黄学规,1940年生,1958年9月考入杭州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58(3)班学生。毕业后曾任浙江师范学院外文系教师、杭州大学宣传部校报编辑和德育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学校教育处处长等职。现为浙江财经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等。曾荣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员、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铸魂金杯奖等荣誉称号。著作有《挫折与人生》《人格与人生》《审美与人生》《心理修养导论》以及《雨燕斋吟稿》等。

(中文58(3)许汉云与黄学规(右))

许汉云,1958年9月入杭州师院中文系,班级是中本583)班,是本校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现已退休20年余,退休前系淳安县教委原副主任、教科室主任、督导室主任等,在县内兼任县政协、县科协常委等职,县外兼任杭州市教委督学、教科研指导小组成员、市陶研会副会长,浙江省“九五”干训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基础教育》杂志特约编辑等。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职称。


黄学规的《雨燕斋吟稿》受到邵华泽先生点赞

许汉云

2018年,年尊85岁的当今中华文化名人邵华泽先生“拜读”(邵老自用谦词)了母校学子黄学规教授的《雨燕斋吟稿》后,题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诗作务求精,难能立意新。凛然松柏气,更兼水云襟。”这首诗邵老用他那享誉世界的敦厚稳重、苍劲有力的书法题写在一幅描金的扇面宣纸上。这既是对黄学规诗词评价的点睛之作,也是一件高雅的翰墨艺术珍品。黄学规教授收到后异常激动,即写了一篇题为《巨大的鼓励  殷切的希冀》的短文,以抒发内心的感激之情。我读后也十分兴奋,即写了一篇《邵老点赞黄学规诗集<雨燕斋吟稿>》的文章,寄给淳安《今日千岛湖》报,报社十分重视,将邵老的题诗和我俩的文章做成一个特设专门版面予以刊发。

黄学规教授认为,邵先生的题诗既是对他的诗作的评价,又是邵老本人写诗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广大诗词作者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为了与母校学友、读者共飨,在此我再写一篇介绍文章,谈谈对邵老题诗的学习感受。

当我阅读黄学规教授的《雨燕斋吟稿》全部诗词后,即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即邵老写的点赞诗其内涵是何等丰富而深邃,对黄学规诗词的评价又是何等精准而到位!

如果将邵老的五言绝句连在一起直译出来,那就是:

《雨燕斋吟稿》所作的诗篇都力求成为精品,言简意赅、内涵深刻。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诗篇都富有新意。其诗作具有像松柏一样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度,而且具有像水一样清纯和像天空云朵一样开阔的胸襟。

“诗作务求精”。这里的精是指精炼、精粹之意。收入《雨燕斋吟稿》的诗词共232首(阕),其中七绝有208首。绝句对语言的提炼要求非常高,要在20个字(五绝)或28字(七绝)内表现一种深邃和丰富的内容,没有一定的语言造诣是很难达到的,而黄学规教授的诗词恰在这方面显露了他的才华。如《长风歌》:“汉唐神韵扬青史,岁月沧桑沦睡狮。百载衰微今崛起,长风破浪正当时。”这是一首描述时代变迁、历史发展的咏史诗。对这样长卷的历史,没有卓越的语言概括能力是写不出来的。

“难能立意新”。这里的新,是指诗词的新意、新见地、新寓意。古人有“诗贵立意新”的创作之见。我吟读了《雨燕斋吟稿》每首诗词后总有眼前一亮之感,或在心灵感应上为之一振,或在生活哲理上受之一悟,或在人生追梦途中得之一醒,概因其诗词写得情理共融、刚柔并济、不落俗套、不袭他人之言、不平铺直叙而赋予标新立异的新意所致。如《知音》:“梅花幸得雪知音,寂寞山林相伴吟。有雪梅花才抖擞,无梅白雪少芳馨。”他把梅和雪的关系写成是一对“寂寞山林”相伴相依、大自然天生的“知音”,如同“高山流水”故事中所说的善于弹琴的俞伯牙和善于听琴的钟子期结为“知音”一样,赋予梅与雪懂得人情味的生命。

“凛然松柏气”。这里的“气”是指气质、气度、精气神,即人的精神状态。文学作品是传递人间正能量的,揭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是写作者的首要使命。黄学规教授曾经给《<今日岛湖>常用文体写作之鉴》一书写了一篇引领文章《怎样提升现代格律诗词的创作能力》。他提出诗词创作要有“时代共振力”,即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要有同频共振的能力;要有“审美感受力”,即通过有限的现实材料,表现出光彩的精神等。这就是要传递正能量,表现出人物的精气神。如他的《陈望道取火》:“负笈东瀛怀壮志,大江澎湃涌新潮。柴房秉烛引火种,如炬宏文照路标”和《黄山松》:“落脚悬崖峭壁中,横出石缝体如弓。根无沃土先天苦,绝处求生气若虹”均写出了人的“凛然松柏气”的气质、气度和精气神,传递了正能量。

“更兼水云襟”。这里的“襟”是指人的襟怀、胸怀,“水云襟”是指人的襟怀非常开阔,如泉水般清纯、像天空云朵一样舒展。古人对诗的论述自有高见:“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为第一等诗。”黄学规教授是一位有突出成就的教育家兼诗词学家。作为诗人,他创作的诗词计有600多首。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诗词史鉴》汇集了从先秦至今两千多年来中国诗坛的精品力作,该书收录了他的诗作达30首,为国内当代诗人之最。历年来他荣获“李白杯”、“杜甫杯”、“中华一代诗宗大家”等诸多荣誉称号,他的诗词被诗词界权威人士称誉为“当代中国诗词发展的一座丰碑”,他被公认为当代中国诗词界的领军人物。他写出的诗词是“第一等的诗词”。他的《清风志》写道:“天地之间何至贵?万千莫有大于民。不移务本清风志,固守立身公仆心。”诗中抒写了把人民的伟大牢记于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这是“更兼水云襟”的真实写照。他的《陋室吟》:“三间陋室无珍宝,唯有书橱立满墙。都道书香能致远,原来此物沁心芳。”这首诗写出了他不随俗流,不羡人间奢华的高洁而广阔的胸襟。

读书诚似衔泥燕,治学当如酿蜜蜂。黄学规教授的《雨燕》一诗中有“衔土勤飞连日夜,鸟巢万口竟啄成”的诗句,让我们体会到他为什么把自己的书屋取名为“雨燕斋”的深刻内涵。燕子是千家万户农家最受敬重最受欢迎的益鸟。燕子为了使自己有一个栖身的家,不惧风雨、辛勤劳作,以弱小的身躯、有限的运力,凭着坚持不懈的意志,日夜忙碌衔来一草一木一泥,建成了属于自己的鸟巢。这种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正象征了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耕耘不辍的创作之举。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要用美的心唤醒人心,以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黄学规教授写作诗词,正是表明他用自己那冰清玉洁、淳朴而美丽的心来唤醒广大读者的心,推动人们实现美好的人生梦想。他在《暮春吟》一诗中写道:“有寄无求心自在,丹心皓首笑夕阳。”他对待人生就是这样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这样淡定而充实!

黄学规教授和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杭城就读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他的学业和人品都十分优秀。2003年他被评为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4年又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他是我景仰的同窗学友。历史眷顾情缘,时空跨越半个多世纪后,当我们迈入耄耋之年时又同处杭城,且走得很近,经常偎在一起相聚相叙,其乐融融难以言表。他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许多文化上想要干的事都仰仗他的指导帮助得以完成。

教育圣祖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而贤人七十二”之说。母校浙师大培育的学子已数倍于“三千”,贤人岂止“七十二”?黄学规只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他是母校师大的骄傲,是师大同窗学友的自豪。我为母校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才俊学子而欢歌,我爱母校浙师大!

在迎接母校63周年华诞时,谨以此文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