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

   沈志庭,1961年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我校前身)中文612班就读,毕业后任教于上虞市东关中学,其女儿女婿现均在我校任教。

   1961年秋,我步入杭师院体育场路校园,1965年夏,我在浙师院上宁桥畔毕业。四年浙师求学生涯,至今历历在目;许多恩师的鲜活形象,常常浮现脑海。浙师院给我的恩惠,终生难忘。

   周序昌老师是一位笑容可掬的青年美男子,他纠正了我的很多错别字;他担任我班的班主任,对我当两年班长多有指导。同样年轻的周舸岷老师不苟言笑,教我们《诗经》特认真,第一堂课教《关雎》,示范朗读,“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念bi),他说必须念古音才押韵。凑巧的是,他的夫人陈淑钦老师确实是一位窈窕淑女,苗条漂亮,却教我们现代汉语。首先教语音,她常常一个人一个人地纠正我们的发音错误。最难念的是“肉”,我们都念成了“落”;她做示范,说必须翘舌、圆唇,口腔张开度由小到大再到小。方能熊老师教授毛泽东诗词,广泛搜罗了郭沫若等大家的解释、赏析,使我爱上了毛泽东诗词。毛节成老师教写作,常在我的习作文句下画许多小圈,给我热情鼓励、悉心指导,使我不再害怕作文,树立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宋文瀚、张叶芦、叶柏村、王鸣鸿等老先生执教严谨,使我的文言文和古典文学功底厚实……管理图书馆的老师不辞辛苦,常陪我们看书的学子到午夜12点之后,使我得以饱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补上中学时期的营养不良。

 当时的浙师院,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毛泽东著作、学雷锋活动。团总支书记林鸿杲,尤其是政治指导员郑章荣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做具体指导,组织学习心得交流会,找我们个别谈心,使我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入脑入心,富有收获。

 使我特别难忘的是:我深受中文系老师、领导的栽培,受全班同学的厚爱,让我代表浙师院全体同学,于1965年1月到北京参加全国第十八届学代会。记得杭州坐14次直快列车,在南京上轮渡夜渡长江,然后在大平原上奔驰,到北京住民族饭店;在人民大会堂灯火辉煌的宴会厅,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在怀仁堂聆听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侃侃而谈;进天安门参观故宫,登八达岭长城,游明十三陵中的定陵;与胡松华、德德玛、才旦卓玛、王丹凤等众多明星联欢……参加第十八届学代会使我不仅深感荣幸,而且由衷感到:伟大的祖国有我的一份,我要一辈子为她效劳,为她献身!

 浙师院的学毛泽东著作、学雷锋活动和参加全国学代会,使我的眼界开阔了,觉悟提高了。因此,毕业前夕,由高树言副主任、郑章荣老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毕业后,留在省委组织部、在余杭搞“四清”时,我真心实意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准备做一个为老百姓服务的县乡干部。1967年底,因备战需要,义无反顾地奔赴浙西山区参加小三线建设,在艰苦的生活、工作中没有怨言。回到教育岗位后,我废寝忘食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取得一些成绩,成为中学高级教师。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浙师对我的四年培养。

 啊,浙师院,是您的悉心哺育,使我营养充足,健康成长;是您的谆谆教导,使我有了正确的“三观”,充满力量;是您的厚爱与栽培,使我无上光荣,桃李芬芳!


咏 浙 师 大 校 园 风 光

   校园气势好恢弘,(1

百亩如茵大草坪。

绿树成荫听鸟语,

红楼育秀沐春风。

初阳湖畔书声脆,

墙外百花春意浓。

   母校风光今胜昔,(2

年年岁岁不相同。

注:

1)浙师大本部校园面积3300余亩,各种建筑气势不凡。

2)浙师大每年取得新的成就,正在努力争创“双一流”。



丽 泽 花 园 腊 梅 赞

岁暮严冬冷彻骨,

百花凋败待来年。

傲霜斗雪真坚忍,

含笑迎春独坦然。

灿烂金钟传喜讯,

微甜香气沁心田。

   万邦不见神州有,(1

琪树瑶花落世间。

注:

1)腊梅花,我国特产,名贵观赏花木,花可做中药。



校 友 陈 立 群 礼 赞

   时代楷模陈立群,(1)

行知转世立新功。

   长河首创办宏志,(2)

   黔地扶贫送惠风。(3

润物无声如好雨,

   翻山越岭似英雄。(4)

无私大爱犹红日,

照耀神州桃李荣。

注:

1)陈立群:1982年浙师院毕业,201999日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2)他任杭州长河中学校长期间创办宏志班。

3)退休后,2016年赴贵州义务支教,任台江中学校长,成绩显著。

4)他的足迹遍布全县每个贫困生家庭,帮助100多名学生。



贺 学 兄 增 杰 (1)主 编 《 汉 语 大 词 典 》  第 二 版 第 三 册 出 版

博览群籍如烟海,

沙里淘金探细微。

    板凳冰寒数十载,(2)

容颜憔悴上千回。

高峰矗立云霄上,

词语集成里程碑。

功在千秋无出右,

名垂青史放光辉。

注:

1)陈增杰:1965年浙师院毕业,温州大学教授。

2)陈增杰1977年参编《汉语大词典》,2012年参与《汉大》第二版编纂。他主编的第三册于2019年底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