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离校已经650天,但在浙师的记忆依然如此清晰。犹记得,新月湖“曲桥幽亭朗书声,鸳鸯依偎语月明”的悠闲,初阳湖“鲤戏荷花拨涟漪,静坐沐风醉歌声”的惬意,启明湖“絮蝶齐飞坡前舞,翠柳搔头惹蝉鸣”的恬淡。就是这样美如画卷的浙师,陪伴万千学子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浙师的教学楼,每一幢我都去过很多遍,每次去的状态大都一个样——纸笔相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唯独这栋白色的风雨楼和里面那片浸满汗水的绿地毯,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和四季冷暖。当时的武术训练房,位于风雨楼三层,两列压腿架下一排训练鞋、一个器械箱里刀枪剑棍鞭,夏天如蒸笼、冬日似冰谭,两块绿毯薄如翼,一腔热血势如虹。每每想起队友们的这些日常调侃,我的嘴角仍会不自觉的上扬,眼睛里出现久违的星星。

   2013年金秋,我第一次以武术队队员的身份踏进训练馆。热身、压腿、踢腿、翻腰、跳跃、难度……两个小时的训练结束后,我瘫在地上说不出话来,镜子里的我衣衫尽湿,大颗大颗的汗珠还在从下巴滴下来,第二天上下楼梯仿佛一位“失去拐杖的老者”,那种疼痛感要持续三天。身体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压力让我一度想要放弃,心想也许武术并不适合自己。就在这个时候,她出现了,训练时的鼓舞,言语上的激励,无微不至的关怀,都让我深刻感受到自己已经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她,就是武术队教练,骆春燕老师。锲而不舍,是骆妈妈教会我的第一件事。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武术队训练从来都是意志力的磨练和身体上的考验,在诸多优秀师兄师姐的标榜下,我们不敢有一丝懈怠。想要完成一个难度动作,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更需要成百上千次的尝试,刀花伤眉、落地崴脚、空翻跪地……因此训练房桌子的抽屉里常年放着云南白药、红花油、创可贴、护腰带。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受伤,都是为了迎接完成动作稳稳落在地上的那一刻,为了队友们的欢呼雀跃,为了骆妈一个肯定的眼神,更是为了自己实现训练突破。

   2014年暑假前昔,每位队员选定了自己的比赛项目,为2015年浙江省第十四届大运会备赛。假期观看赛事视频学习,初步编制套路动作,再由教练指导成型。暑期集训期间,拳、刀、枪、剑、棍、鞭,每天在风雨楼上演。“跟上”、“注意节奏”、“过腰发力”、“拍脚的声音呢”,骆妈妈一样神经紧绷,加大训练强度,加快训练进度。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全身心投入其中。武术馆闷热难耐,训练结束后,队员的衣服裤子都在往下滴水,为每个中暑的队员按摩祛湿,是骆妈每天要做的事情。赛前几个月,集体项目排练也加入训练日常,团体默契受到考验。剑身方向、步法架势、动作节奏,每一个细节都要保持高度一致,十名队员一次次磨合、一遍遍演练,直到手指上缠满胶带。只要《七剑战歌》的旋律响起,训练场上定有我们刺剑的声音。

临近比赛时,队员们训练格外小心翼翼,大家都怕意外受伤,影响比赛发挥,骆妈妈也总是叮嘱:“做动作收着点儿,小心些。”事实上,对于我们从未参加过如此高规格比赛的队员来说,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和紧张才是最大的难关。因此,一周一次的模拟比赛让我们倍觉心安。从热身、熟悉套路、候场,到上场演练,再到计时打分,所有的流程都按照正规比赛进行,就连队友们的呐喊助威都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参赛队员仿佛置身于真正的赛场,连拔剑的动作都多了一分英姿飒爽。模拟赛结束后,我们围坐在一起,边放松边听骆老师点评成绩,如何让落地更稳一些,如何把控演练时的节奏,如何应对比赛时的突发情况……这种场景不止一次在风雨楼上演,直到出发比赛的那天。



2015年5月10日,小雨,我们在风雨楼集合出发,大巴车上骆老师和大师兄还在不停地商讨、打电话,伴着越来越嘈杂的雨声,大家都靠着座椅睡着了,4个小时之后,我们抵达住处,稍作整顿便前往温州大学熟悉场地。来自全省25所高校的31支队伍把整个场馆占得满满当当,因此,每队5分钟适应场地时间异常宝贵,大家争分夺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比赛地毯。那天晚上,我们是最后一个离开场馆的参赛队伍。



比赛如期而至,3天内270名运动员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浙师大19名武术队员在赛场上尽显架势之美、气势之佳,动作酣畅淋漓,“浙师大,加油”的助威呐喊声响彻整个场馆,骆妈妈寸步不离,她要见证每一个孩子的成绩。最终,浙师大队伍脱颖而出,摘得了桂冠。赛后,骆妈抱来22金4银3铜,整个队伍都沸腾了,大家合影留念,时间仿佛就定格在了这一刻,而这一刻,我们将永远记得!



如今,我的书桌上仍然摆放着那张合影,浙师大武术队在浙江省第十四届大运会武术赛场上的合影。尽管后来我们又参加过许多的比赛,拍过许多的照片,拿到过更好的成绩,但都无法取代那次比赛在我心中沉甸甸的重量,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参赛、第一次摘金,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声嘶力竭地为队友喝彩,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毕业至今,“德技兼备,文武双修”的教诲还在耳边萦绕,“百练千试,日日精进”的字眼也铭刻在心间。

风雨楼里三年挥汗如雨,多少欢乐多少苦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17届毕业生 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