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思客联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推出的新一季思客讲堂·党校公开课《理响中国·以理服人|2025中国经济新脉动》第一期上线,邀请浙师大经管学院2003级校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汪彬,带我们寻找2025中国经济新脉动的规律。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将扩大内需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扩大内需为何能稳居经济任务的C位头号任务如何实现全方位破局?《黑神话:悟空》、机器人扭秧歌、以旧换新、电动车逆袭,这四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汪彬教授对此进行了解读。


 

 

演讲原文

扩大内需为何成为头号任务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近几年有一个词站上了我们经济任务的C位,那就是扩大内需202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扩大内需放在重点任务的首位,并且强调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那么,为什么扩大内需是头号任务呢?

过去40多年,我们依靠出口创造了增长奇迹,现如今,国内需求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据统计,近三年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近90%。反观,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浪潮汹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为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把根基扎在国内大市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很显然,大国经济必须要立足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其次,扩大内需是破解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关键钥匙。当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振,居民的储蓄率高达40%,民间投资持续低位运行,这背后是有钱不敢花、有资不敢投的困境。就像《黑神话:悟空》团队耗时5到6年打磨游戏引擎,我们需要用政策精准疏通需求-供给的堵塞——只有用消费的金箍棒捅破供给的五指山,才能释放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另外,扩大内需也是大国竞争的底层逻辑。在今年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成了舞台的显眼包,它们出自杭州的一家科技公司——宇树科技,它凭借四足机器狗打开市场,目前在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占比近 70%,靠的就是国内市场的反复试炼,这也印证了一个真理:超大规模市场是技术迭代的最佳试验场,依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构建内需体系,这是抵御外部风险的压舱石

 

扩大内需要如何实现全方位破局?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思考,扩大内需要如何实现全方位破局?和老百姓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先来说说春节档十分火爆的电影《哪吒2》,当观众愿意为传统东方文化在粒子特效技术加持下买单时,消费已不仅是交易,而是感情的共鸣,百亿票房的背后,是技术+文化的双重升级。因此,扩大内需就是要推动消费升级,从性价比心价比的跃迁。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过去,我们追求量的满足,如今,老百姓更看重质的体验,正是需求侧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的缩影。

 

 

 

今年年初,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参加了数码产品以旧换新活动,大家知道吗?光去年一年换新潮活动便带动了超万亿的消费,这正是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奔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因此,扩大内需还要依托于完善的消费制度和优越的消费环境,这也印证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供需平衡机制


 

 

除此之外,扩大内需还要扩大有效投资,激活民间资本破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曾说: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民营经济在扩大内需中兼具供给创新与需求牵引的双重作用,中国电动车逆袭的故事,是投资提质增效的教科书。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创新,把电池成本打掉40%,带动上下游万亿投资。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不仅给国人带来了更高品质、更高性价比的消费体验,也热销国外。这告诉我们:有效投资不是撒钱,而是用技术杠杆撬动产业链。

当世界正处于不确定性的摇摆时,中国的内需市场就是定海神针。这不仅是对经济规律的遵循,更是对人民期待的回应。未来,我们需要继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需求升级,以政策创新释放市场活力,让每一位百姓既是扩大内需的参与者,更是发展成果的共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