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

 8月21日,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公布了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浙师大物理本科78级校友、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因其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的科学真谛,荣获“物质科学奖”。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是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评审体系主要参考诺贝尔奖、图灵奖等国际著名奖项,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该奖旨在奖励在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做出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和巨大国际影响的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目前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

 据悉,2022 未来科学大奖周将于 11 月举行,为期一周的议程主要包括与知名高校联合举办的获奖者学术报告会,分享科学发展前沿成果、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的科学峰会,青少年对话获奖人及颁奖典礼。

校友信息

 杨学明,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1978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1991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杨院士是国际顶尖的物理化学专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研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一次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长江学者成就奖、陈嘉庚科学奖、布罗依达奖、洪堡研究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现任中国化学物理杂志主编,中国化学会CCS Chemistry副主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专项等20余项科技项目。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自由电子激光科学研究用户装置,这是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已发表研究论文440多篇,其中16篇Science论文、1篇Nature论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其中有7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杨学明开发了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在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化学反应共振态、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量子干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展了量子态分辨的后向散射谱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的散射实验与精确理论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多类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大力推动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此外,他还发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成像技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自旋-轨道共振分波之间的量子干涉现象。

走进“北山论坛”

 从浙师毕业后,杨学明院士仍常念母校。“对我来说,母校是我人生的起点,在浙师的四年,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我人生的机遇就是从这儿开始的。”他说,浙师大求学的四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四年。

 2022年4月,杨学明院士座客浙师校友"北山论坛"云讲堂,与浙师学子分享了一场“我的科学人生”讲座。

 “走在科研道路上,我从未感疲倦,有的只是对科研更深的热爱。”他坦言是浙师大优良的学风塑造了他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也为他打开了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2001年杨学明回到祖国,带领科研团队用短短6年时间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科研成果取得突破,解决了30多年来化学研究中悬而未决的国际公认难题。

 讲座中杨学明学长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多次强调发现和发展自己研究兴趣的重要性,告诉师大学子们要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对重要的科学问题要有追根究底的恒心与毅力。他勉励师弟师妹们,在专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再多一份“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耐心和“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