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听闻这样一种浙师情怀:“一家四口,隔代校友。”这段佳话里,父亲吕思源、母亲蔡文仙都从浙师大中文系毕业,两位优秀的校友相互扶持,走过一段段旅途。两个女儿在父母的影响下,同样走上律师这条道路。巧合的是,她们两人分别毕业于我校法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让我们来听听,这一家人代代相传的,属于浙师人的故事……
吕思源,高级律师,原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最高人民法院主管的《中国审判》常务理事。
曾获省级“十佳律师”、“和谐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维护司法公正爱心人士”“感动中国十大风云人物” 等称号。
“讼师”责任代代相传,逆水行舟不惧万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吕思源在年过不惑后仍冒险成为一名律师,并取得如今的成就,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证明。爷爷和父亲是他的榜样,他曾目睹被赞为“土讼师”的他们帮助村民打官司的情景,对正义与真理的渴望就这样潜移默化地遗传到他身上。
吕思源认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会有充足的激情和动力投入工作。对他而言,自己追求正义的心是经年不变的。作为中文系学生且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字工作,吕思源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为老百姓鼓与呼。后来,他想更直接地为人民伸张正义。于是在42岁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成为一名律师,从事一份自己心目中普通而又神圣的、国家和百姓都迫切需要的工作。
1984年,律师职业刚恢复不久,他把握机遇,在供职的企业要成立法律办公室时,凭借自身优势如愿被任命为法律办公室主任。在对各种案子的代理中,他不断提升自己。后来,他怀着“律师这一行业将有越来越广泛的发展空间”的信念,离开企业,开办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有人终其一生有做过发挥他自己特长的事,那么他就是幸福的。”吕思源自述自己大半生都在企业、机关里度过,直到年过不惑,时逢改革开放,律师业的恢复让他看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他自认从事律师业能使他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可以实现他为国护法、为民请命的平生抱负。“有其量喝其酒”,抱着能经营好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自信,吕思源毅然决然地下海了。“性格决定命运”,他敢做敢为、当机立断推动着他的选择。当然,这里少不了他夫人蔡文仙的支持。“即使律师事务所办不好,工资也没有了,我有工资保证你能安度晚年!”,正是这句话解除了吕思源的后顾之忧,促成了他的决择。
办所过程中,他也曾经历所有创业者创业初期遭遇的种种难堪。但“离弦没有回头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当时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艾青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水行舟”。在使足了劲划桨仍感到困难重重时,支撑他坚持下去的信念,只有一个——任何困难,只要认真,总能战胜。“我积极地想办法征服一个个困难,就这样我一天天地走过来了。”
为案奔波不辞劳苦,无畏精神指引辩护。
成为律师后,吕思源不忘初心,为维护正义不懈努力,同时也遇到了很多令他难忘的案子。其中“江西煤矿爆炸案”是一个被当地喻为被“三座大山压着”的案子,死伤各12人使该案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要翻案难于上青天。
此案的难度,是超乎想象的。一难:压着“三座大山”,那便是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县三级政府的红头文件均已定调,一致认定“追究乙矿矿长的刑事责任”。二难:已有“事故鉴定小组”的《爆炸事故鉴定书》结论:“1994年11月19日爆炸事故是由于乙矿多次掘通火区,引爆瓦斯而发生。”三难:吕思源缺乏瓦斯爆炸等知识。
面对三重困难,吕思源迎难而上,首先从学专业知识着手:一,去新华书店买回一大堆相关书籍学习;二,请教相关专家;三,计划在会见时向被告人汪长寿矿长请教。
其次,速赴江西调查取证:光会见汪长寿,吕思源就花了整整七天。一早到看守所门口等开门,中饭就在看守所里吃自带的方便面,对此连看守所的老民警都感动不已。这七天,对他来说,是向汪长寿拜师学专业知识的七天,是全面详尽了解矿内情况和事故梗概的七天。
为了得到因大爆炸而四散打工的原本矿井工人的证词,他又花了八天时间,起早摸黑,赶在他们出工之前或收工之后前去调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吕思源的行动深深感动了证人们,最终他成功取得了19份证人证言。至此,事故的爆炸点、成因、发展的全过程,都从证据中得到充分的印证,他已胸有成竹。
但吕思源仍不满足,他深知自己的见解否定不了所谓专家小组的鉴定结论,必须用科学去否定伪科学,于是速去北京请了七位专家进行分析论证。专家的分析结论完全印证了他的观点,为此案成功辩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1996年11月21日,一审开庭,虽然辩得势如破竹,但判决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采纳吕思源的辩护意见。为此,他通宵为汪长寿写了上诉状,指出一审判决三大错误:一,定调在先,权大于法;二,严重失实,颠倒时序;三,嫁祸无辜,放纵真凶。
1997年4月18日,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辩护以完胜告终。
此案中,吕思源深深体会到作为律师,制衡公权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永恒职责。要完成这一职责,既要有弱肩担道义的大无畏精神,又要有坚持科学洗刷冤案的知识和能力。
肩负担当矢志护法,律师职责恪守心中。
古云:“法正则民安,民安则国泰。”立法之后,正确适用法律是关键。如不能公正执法,有法等于无法,而律师的天职正是如何正确适用法律。
吕思源认为,律师成功的代理与辩护不仅能在个案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致益于民,而且能从个案辐射到整个法律体系,安定社会。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案”的司法公正,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再从国际角度看,律师在国际经贸大案中的成功代理,还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美国某公司指控中国横店集团知识产权侵权案便可谓一例,因吕思源抓住要害,一纸传真,使其侵权指控偃旗息鼓。
“矢”即誓也,“矢志”即发誓,“矢志护法”,就是立下护法之志,终生不渝。吕思源一直十分崇敬老一辈革命家,在他心目中,他们是真正为国为民为真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譬如原党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将军,“百战不言功,万机只为国”,身居高位,却位高心不变,与战时一样,善待部下,关心百姓。故当李德生主席赐吕思源墨宝“江南一怪、矢志护法”时,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认为这是对他的最高奖励。
“在这八字墨宝中,我读出了一个党的副主席的家国情怀,读出了他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读出了他对法治的急切愿望,读出了他的民本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心灵。”不愿辜负李主席交付的庄严任务以及期待,吕思源牢记他的叮嘱,对律师职业百倍重视。
不慕荣利固守本心,身居陋室心怀苍生。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吕思源认为,一个律师事务所会怎么样发展,取决于它所追求的目标。所谓“求仁得仁,求义得义”,他的律师事务所是以“为民请命、为国护法”为宗旨的。吕思源很欣赏《陋室铭》,“一个所的价值关键在于它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为了这珍贵的口碑,在物质上损失一些又有何不可呢?”
虽然吕思源的律师事务所办公条件比不上其他事务所,经济创收只有其他所的零头,但若比为正义而拼搏的硬气和韧性,该所毋庸置疑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只因为正义而拼搏,他一封信赢得李鹏、严济慈、王芳三位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使案件顺利解决;只因为正义而拼搏,李德生副主席与他成为朋友,六次邀他到家做客,并赠他墨宝,励他前行;只因为正义而拼搏,艾青先生挥毫赠他“为民请命,为国护法”,励志励行;只因为正义而拼搏,我国刑法学泰斗、共和国功勋高铭暄先生,从北京赶到磐安参加他的雕像揭幕仪式,致辞鼓励;只因为正义而拼搏,原中华律协会长高宗泽先生评价他是中国律师的道德取向、价值观念的一座风向标;只因为正义而拼搏,江苏省田湾律所主任顾壹心先生将他排位古今中外二十五位大律师之一,列简介、放大照片、设镜框挂在其所走廊上宣传;只因为正义而拼搏,百姓才会两度为他塑像,律所才会锦旗盈室,赢得社会的认可。最后,吕思源律师自豪地说:“不论如何,我也要这样‘死不悔改’地做下去!”
“不把招牌挂在大楼的外墙,而要把招牌挂在老百姓的心里。”吕思源认为,律师以德、才取信于当事人的时代已经到来。只有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修好“内功”(道德)、炼好“硬功”(执业真本领),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二代律师二代师大,前赴后继指路灯塔。
一家四人均是师大校友, 提到自己的家庭,吕思源仍谦虚道“校友中优秀者比比皆是,我们仅是称职而已”。但就传承而言,吕思源倍感自信与自豪。
就家风而言,祖上遗风留存至今。吕思源祖父的“硬的不要怕,怂的不要欺,困难的帮一帮”和他父亲的“事先小心,事中谨慎,事后大胆”的格言,永铭一家人心中,是其“两代律师”的启蒙之语,是他们奋斗的致胜要诀。
就校风而言,吕思源妻子蔡文仙是从金一中考入浙师大的,他自己是从东阳中学考入的。金一中、东中皆是中学中的翘楚,其校风正而佳也,与浙师大“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风熔为一炉,炼就了这“两代师大人”的学必精心、干必尽心的执业精神与能力。
回忆起在东阳中学和浙师大求学的难忘记忆,吕思源眼中闪烁着光芒。东中的叶光球、沈敦铨老师,浙师大的蒋风、方能熊、蒋海涛、叶柏村、张叶芦、任远、陈兰村、周舸岷、陈庆英、文心慧、张乐初、陈顺宣、张继定(班主任)等老师,他们诲人不倦、呕心沥血,对课堂认真负责、对学生关怀备至,都深刻影响着吕思源的人生。
吕思源为母校浙师大的飞速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对母校对自己的栽培致以衷心的感谢。他坦言,没有母校众老师的言传身教,他定不敢发“凭才立世”的豪言,驰骋律坛。
卒业学长寄语青年,教育之重牢记心间。
吕思源想对浙师大学子们说三句话。
第一句:浙师大录取线高,能考入浙师大值得自豪。要以百倍的自豪感,求知若渴。
第二句:人无志而不立。我在校读书时,就写过《手记》:“一个人必须有理想,没有理想,就会浑浑噩噩、虚度一生”。历史长河,无数事实均已证实,有志无志,判若天壤。
第三句:命运之神就是自己。唯有知识才能武装自己,强大自己。只有强大自己,才能排忧解难,游刃有余,心想事成。
此外,对法政学子还要特别加一句:法正民安,民安国泰,必须敬畏法律,才能学好、用好法律。
最后,吕思源真诚地希望母校浙师大培育出更多的合格而优秀的、光荣而神圣的灵魂工程师,教学相长,学以致用,春催桃李,要像愚公移山一样,代代薪火相传,将这个国之根本大业——教育——做得更精做得更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砺学砺行。
一身正气护法律,赤忱之心为人以理服人,厚德载道律师精神,代代相传。这,就是我们的浙师校友。